做好“水”文章、为民办实事 厦门水利部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推行河长制,守护美丽河湖,造福一方民众……近年来,除了在保障城市供水、治理河湖等取得诸多亮眼成绩外,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厦门市水利部门通过做好一系列“水”文章,切实为民办实事。
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改造提升、推进小微水体治理,是厦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也是该市水利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喝上干净饮用水的厦门偏远山村村民笑逐颜开。厦门市水利局供图
如今,在同安区莲花镇蔗内村,打开水龙头,村民们随时都能用上洁净、清澈的饮用水。而在几年前,村民想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却不容易。虽然早在2010年该村就完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但随着时间推移,供水设备老化,加之供水不足、水质不佳等情况,以致部分村民集资接管,直接引山水用,可没有过滤等设施,一遇雨天,水质浑浊不堪难以饮用。
厦门市水利局牵头调研山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情况。厦门市水利局供图
为了让偏远山区的村民也能喝上洁净、放心的饮用水,近年来,厦门水利部门等开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改造提升项目的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中,2019年启动的同安区北部山区人饮工程改造提升项目,让蔗内村等村庄彻底扭转了难得喝上干净饮用水的局面。目前,蔗内村8个人饮工程处理站已经全部建成投用,每个人饮工程处理站设置了一体化净水设备,从山上拦水坝引来的溪水,经过泥沙、杂质的预沉淀处理后,在这里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工序,就能送往每户村民家中。
工作人员日常维护净水设备。厦门市水利局供图
“这个村庄日供水能力605吨,可让全村3100多名村民用上‘放心水’。”厦门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同安区莲花、汀溪两镇和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共142个自然村,均已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改造提升,让2.6万名村民喝上了放心的饮用水。
与此同时,厦门水利部门还着力进行小微水体治理,显著改善包括乡村地区在内的微观水环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得享美好水景观。
作为有名的火龙果产业基地,翔安区大宅社区是厦门的一个富美乡村。这个社区水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是厦门市小微水体治理的缩影。该社区有三个位置相邻的池塘,村民称为“三口塘”,曾经是让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水体,如今清澈明净、波光粼粼,两边民宿环绕,形成了村里别致的景观。
翔安区吕塘社区林边村整治后的小微水体成一方景观。厦门市水利局供图
“三口塘过去水体黑臭,主要是农村污水直排,而这是村居环境改善面临的一个老问题,也是小微水体的病根所在。”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地采取了“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的举措,并创新推出“三管接户”的治理理念,即每家每户都接入三根管,分别连接厕所、厨房以及洗涤池,通过这三根管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附近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相关处理,形成达到排放标准的出水,从而有效截住社区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此外,当地水利部门通过清淤、增设曝氧设备及九溪补水等举措,对“三口塘”进行系统性整治,“2019年起着手进行治理后,‘三口塘’水质越来越清,环境也越来越好。”
数据显示,目前翔安区320个具备实施雨污分流条件的村(居)都已完成雨污分流提升治理工作,共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站153座,设计日处理规模约1.6万吨。同时,经过全面治理,现在全区200多个类似“三口塘”的池塘,也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
翔安区马巷镇城场社区一处整治后的池塘。厦门市水利局供图
“岛外村庄的池塘和沟渠,这些小微水体的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村居环境的好坏。”厦门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水利部门等大力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并在治理、改善水体的过程中,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将各个小微水体打造成村民们家门口的景观,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余乃鎏 张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