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检察长系列访谈

专访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喆:少捕慎诉慎押 办好“小案”守民生

郑窈 兰志飞 陈永整 实习生杨俊杰
2022年12月21日16:0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示福州市检察机关护航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生动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检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福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检察长系列访谈。
  本期嘉宾: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喆。

主持人:司法办案数据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我们关注到晋安区检察院最新的一组刑事业务数据,不捕率45.65%、不诉率25.71%,陈检可以为我们做个解读吗?

陈喆:这组数据背后其实是晋安检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要求的一个缩影。晋安检察的不捕率、不诉率一直保持在全市的第一方阵,我们100个人中有45人作不捕,100个人中25人作不诉,诉前羁押率明显下降,这是我们院敢于不捕、善于不诉、落实慎押的体现。

由于当前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两抢一盗”和杀人放火等重罪案件在逐渐减少,而酒驾危驾、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等轻微犯罪案件比例在上升,针对这种特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应运而生,这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目前的社会治安结构提出的一个刑事司法政策。可以说,这里一头连着政治、大局,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实际感受,考验着办案人员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检察智慧。

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喆接受人民网专访。杨俊杰摄

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喆接受人民网专访。杨俊杰摄

主持人:通过陈检的介绍,我们知道“少捕慎诉慎押”是既保证打击犯罪有力,又保障人权,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善意。我们也感受到晋安检察对于办案的较真,那么对于“少捕慎诉慎押”,我们晋安检察还有什么案外功夫吗?

陈喆:“少捕慎诉慎押”是我们在继续坚持从严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大部分轻微犯罪所做的一个司法调整。

这其中,我们着力做好一“头”一“尾”,前端是诉源治理,后端是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让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促进社会治理。说是案外,我们还是为了更用心办案。

我们着力铺开市域治理“一张网”,在办案中构建多元立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于不捕、不诉案件,及时做好释法说理,也积极运用公开听证方式,做好宣传教育,避免群众有“不捕不诉=放纵”的误解。

我们还试点探索不起诉案件非刑罚处罚规范化工作。依托“社区五员”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公益服务考察机制。现在在前横、浦东、东浦、电建等社区,在我们作出不起诉决定前,都会让犯罪嫌疑人参与社区的交通秩序、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清洁家园、共享单车搬扶等社区服务,由社区进行评价,作为司法裁量参考。

我们已累计对70多名情节轻微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考察,公益服务总时长近3000小时。这样以“不起诉+社区服务”模式促进犯罪嫌疑人“个人合规”,促使真正认罪悔过,也更是一种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倡导。

主持人:我们常常听到双赢多赢共赢的检察新理念,那么在“少捕慎诉慎押”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陈喆:“少捕慎诉慎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检察一家之事。因此,我们前移后伸,推动司法机关做到“一把尺”。

与公安机关,我们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施“轮值坐班+对口指导”模式,做实捕前检警联动,增强报捕精准度。

同时,我们强化与审判机关沟通,今年我们与晋安区法院还会签了加强沟通交流机制备忘录。这样推动司法机关协同落实,统一司法尺度,以诉侦贯通和诉审协调,降低羁押率。

在“少捕慎诉慎押”上,我们还着力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形成全区“一盘棋”,这点在对涉未成年人案件上特别突显。比如我们建立了非羁押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延伸机制,突出对涉案未成年人双向司法保护,不仅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同时也加强对未成年涉罪人员的帮教和长期的跟踪督促,强化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融合式监督和协同治理,推进未检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晋安检察在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陈喆:实体经济的载体在企业。其实“少捕慎诉慎押”最先起源就是在涉企办案上,对检察机关来说,每一起涉企案件都是营商环境。因此,我们赓续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服务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排头兵为履职目标,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实行院领导挂点联系,在盛辉大厦搭建了服务民企工作联络点,在晋安湖“三创园”设立检企联络点,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通企业绿色通道,以三大护企平台,护航实体经济,护航晋安区的民营企业。

主持人:晋安区人民检察院接下来的工作有哪些新目标?

陈喆:我们晋安检察将坚持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止于至善”的要求,发扬办案求极致精神,以融合推动“四大检察”职能为路径,以强化统筹履职为支撑,更全面更用心更努力,续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责编:易雪妍、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