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漳平:共筑更有温度的台湾人才“第一家园”

台商获颁全国第一本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现场。漳平市委组织部供图
漳平市积极推动各级惠台政策落实,探索两岸人才融合发展新路,在用心引才、拴心留才、高效聚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台湾人才孵化园,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注入更多“活水源头”。
以情促融“用心引才”
一是互联寻根探脉。发挥漳平台创园台胞台企聚集、“以台引台”的优势资源,加强两岸姓氏宗亲交流,对接台湾刘氏、陈氏等宗亲进行线上“寻根谒祖”活动。园区所在地永福镇、官田乡等6个乡镇13个村分别与台湾的鹿谷乡、竹山镇等乡镇、村缔结友好乡镇、村,累计组织对接台湾社团130多批次,接待来漳参访考察台胞超过7000余人次。
二是深化人文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岸人才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节、樱花文化旅游节、“两岸”丰收节、新年“感恩行”等活动,两岸青年通过线上线下的联谊活动沟通制茶工艺及茶园管理经验,促进两地青年的相互认知、共同成长、情感融合。
三是打造心灵港湾。从衣食住行细微处着手,落实在漳台胞子女同等享受本地入学待遇,为7名台湾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32名常驻台湾人才统一办理城乡医疗保险、台湾居民居住证和驾驶证。在全国首创设立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涉台司法服务,聘请台胞担任陪审员、调解员和联络员,支持台青有序参与司法,有效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服务提质“拴心留才”
一是产业赋能人才。让政策发挥导向、保障作用,用好用活“农林22条措施”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八条措施”等惠台政策,累计为18位“台二代”申领林木使用权、林地经营权不动产证书,推动台企继承发展。2023年初,漳平市先行先试向台商李志坚发放全国首本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并为台农发放第一笔林下经济产业贷款15万元。
二是平台聚拢人才。依托创业平台,向上争取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园区农场(茶园)建设,打造岳山茶事人文休闲茶园、九德青少年研学基地等一批创业示范营(点、场),有力招引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或企业入驻,以人才流汇聚项目流、技术流、资金流,构筑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智慧磁极”。
三是创新孵化人才。借鉴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验,实施“一企一特色”项目建设17家,累计补助2736万元。推动茶厂茶园改造升级,园区台湾青年人才逐步探索出“茶叶+文创、禅道、研学、旅游、康养、电商”等多业态发展格局,孵化出陈耘嘉文创、张朝渊制茶、杨咏安研学等青年创业团队13个,29名台湾青年荣获国家和省市县创新创业比赛荣誉。成功举办十二届樱花文化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
培树典型“高效聚才”
一是引导参与治理,让村企人才“展风采”。在龙岩市率先选聘台胞担任乡村振兴顾问,选聘8名台胞担任科技特派员、聘任首批11名台胞为乡村振兴顾问。探索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绿水青山保护新举措,在全省率先选聘12名台湾专业人才担任河长,“台胞河长”做好日常河湖保洁和排水设施巡查,并协助相关部门查处各类河湖污染和环境违法行为50余件,1名台胞获评龙岩市“最美民间河长”。
二是组织技能评选,让专业人才“有身价”。支持台胞参与各类人才和工位竞赛,劳动模范评选、技术能手参评、专业职称评聘任等活动,充分挖掘台湾人才内生动力。2名台湾人才分别被评选为龙岩市劳动模范和漳平市劳动模范,3名台胞担任漳平市政协委员,台商李志鸿受邀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台商谢东庆获选2022年度“三农人物”。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让一线人才“传帮带”。特聘台籍专业人才担任漳平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邀请两岸台湾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主讲授课,举办实用型培训班,采取“1+X”模式结对帮扶,通过现场示范、技术支持开展电商直播、海峡两岸茶叶品牌发展暨技术交流培训班等,提升在漳台湾人才创业能力,形成以专业人才带动实用人才的扩面模式,以人才集聚赋能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