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晋江市医院:致敬守护健康的“巾帼力量”

2023年03月09日10:21 | 来源:晋江经济报
小字号

原标题:致敬守护健康的“巾帼力量”

“白衣天使”一直是医院里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穿上白大褂,她们或许是医生、是护士、是技师,但脱下白大褂,她们还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在“白衣天使”的岗位上,她们以高效的工作、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素质,护佑着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为建设“健康晋江”做出了贡献。

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采访了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的部分巾帼代表及团队,致敬这些奋斗在医疗一线的巾帼力量。

创先:年度新生儿分娩量位居泉州第一

一双圣手托举新生命,一颗仁心迸发新希望。每年,在晋江市医院产科诞生的新生儿数量超千人。2022年,晋江市医院产科的分娩量达到4719人,位居泉州分娩量首位,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作为晋江区域最大的妇女儿童专科诊疗中心,新投用的妇儿中心楼正式投用。这栋楼不仅大厅宽敞明亮、色调活泼温馨,产科区域还配备产房待产室、隔离待产室,还有婴儿洗澡池、游泳池等功能室,让产妇、宝宝在医院就能享受多种配套服务。

早在2018年,晋江市医院产科就挂牌“晋江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着全市围产期急危重症监测、预防、指导及治疗工作。中心配备医师25名,其中副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1名,建立危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每年均接收基层卫生院转诊800余人次,其中极危重症转诊年均50余次。

多年来,中心依靠ICU、心内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组成的MDT团队支持,开展了多项疑难危急重症救治,如凶险性前置胎盘、严重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围产期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同时,中心还开展择期宫颈环扎及紧急宫颈环扎术,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有效降低早产发生率。2021年,中心成为“闽西南早产防诊治一体化联盟”成员单位。

晋江市医院产科团队

疫情期间,为了让孕产妇平安分娩,科室全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战,为广大孕产妇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2022年3月29日,产科接诊了一名来自封控区的孕妇,她产后持续出血,被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功能异常。面对病死率极高的产科危重症,科室立即申请启动多学科会诊、实施全院大抢救。最终经过及时的救治,该产妇病情逐渐平稳。但由于当时ICU已无床位,得在产科暂留观一晚,产科医师们穿着防护服守在患者身边一整夜,直到产妇转危为安。

而这仅是产科团队坚守抗疫一线、守护母婴健康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2年3月14日至5月1日,产科严格按照新冠的防控隔离和住院流程,共计安全分娩700余人次新生儿,分娩量较疫情前增加35%。其中隔离点产妇4名,封控区顺产产妇200余名,封控区剖宫产产妇100余名。产科团队用不折不扣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巾帼担当。据悉,凭借高超的技术及优质的服务,产科团队曾获“晋江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晋江市医院被评为“母婴友好医院”、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设点、国家无痛分娩试点基地、福建省产前(筛查)诊断技术医疗机构。

争优:3个科室获“晋江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2月24日,晋江市第十四次妇代会召开。会上,为获得2022年度晋江市“巾帼文明岗”的32个集体颁奖。其中,晋江市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消化内科、妇科等三个科室榜上有名。

晋江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团队

晋江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科内共有工作人员20名,且均为女性。作为医院的一道过滤屏障,一丝不苟是“消供人”的工作态度。每天“下收下送”的物品,一经消毒供应中心过滤,污物就会变身洁净品。

副主任护师李幼嫩表示,在新冠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冠肺炎复用物品消毒工作,供应中心调整排班,克服人员和设备不足等困难,增设午班,延长工作时间,筑牢病毒过滤屏障,为医院的感染控制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岗位成员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主管护师陈美华、护师庄姗是晋江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导师。

晋江市医院妇科团队

晋江市医院妇科是市内医疗技术力量最强,集医疗、教学和学术为一体的有显著专科特色的科室。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一流、团结互助、朝气蓬勃的产科医护团队,团队共28人,其中女性25人,占总人数的89%。

晋江市医院妇科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从门诊、病房到出院后不间断的全方位服务。走入医院妇科,微笑总是挂在每个医护人员脸上,关切的问候、轻柔的话语、娴熟的操作、全心全意的服务,让妇科成为深受老百姓认可的一个科室。科室不仅有被医院评为“德艺双馨”医生的蔡惠春、护士谢梅芳和吴艳,还有获得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的黄莺莺,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均实现稳步提升。2022年,科室共收到感谢信37封、锦旗6面。此外,自2021年妇科成立以来,月门诊量已达8000余人次,月手术量近200台。

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团队

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是晋江市医学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女性职工27名,占比71%。全体医护人员秉承“全人全心全程”的宗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真正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走”出来。

科室在消化内镜推行“闭环式”无缝隙衔接的服务流程,实现患者从院前、院中、院后全程有人指引陪同,确保护理安全。规范病区管理,增加床单元设备,实现“无铃声病房”;增设健康阅读报刊、便民服务盒、晾衣一角等,为病患及家属提供便捷服务。优化内镜预约系统,只需门诊医生开单,患者可自行到内镜中心多功能自助机进行自助预约,无须人工排队等候。2019年10月,科室荣获“全国标准化反流疾病示范中心”称号;2021年6月,科室荣获“中国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创建单位”。

创新:2个项目获泉州市级护理大赛创新二等奖

2月25日,泉州市护理学会第二届“环宇通杯”护理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幕。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2个创新项目荣获二等奖,并被选送参加福建省护理学会“驼人杯”护理创新发明大赛,展现了当代巾帼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一种医用一体悬挂式吸痰设备固定装置

重症监护室内的监护床配备的吸痰装置,是一个医患均需高频接触的区域。目前,普遍使用的吸痰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让医护人员在日常感控消毒中极为不便的同时,还由于监护床与吊塔间隙狭窄,导致吸痰装置放置不统一,给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带来不便。

此次,由重症医学科报送的《一种医用一体悬挂式吸痰设备固定装置》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当时,我们科室的人就集思广益,想着把吸痰设备进行一番改造。”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燕斌表示,他们请了小作坊的师傅到病区进行实地测量,经过多次样品打造,最终设计出装置结构一体化、便于临床操作的吸痰设备。如今,整个病区33张监护床均已使用此项创新产品,患者可在整洁舒适的病房中接受诊疗护理。据悉,该项目已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一种新生儿床边拍片约束袋

另一件获奖作品的创作理念,同样产生于日常实践。“有些特殊的新生儿需要照射X线,但由于新生儿好动不便拍摄,时常要反复折腾拍多次,所以我们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儿科NICU主管护师吴丽霞介绍,此次他们创作的《一种新生儿床边拍片约束袋》,可将新生儿的四肢及脑袋进行固定,让新生儿能够更安全、更舒适地进行拍摄,达到减少宝宝辐射、一次性拍片成功的效果。

“这次两个项目实用性都很强,所以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护理部主任陈川珍表示,近年来,医院鼓励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新,他们勇于将服务与创新相结合,创造出一项项集护理经验与临床一线灵感于一身的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优质护理服务。据统计,仅2022年度至今,护理团队已累计获得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奉献:2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近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晋江市医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同时,医院急诊科黄春花、呼吸内科庄三妹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诠释了当代巾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担当。

长期以来,血液都是一种特殊紧缺的资源,输血治疗在救治患者方面发挥着独特和关键的作用。身为医学生,黄春花、庄三妹自上大学起,就深知被喻为“生命之河”的血液对于生命抢救的重要性。

1999年,刚踏入福建医科大学的庄三妹,就主动参与了人生第一次献血。此后,只要身体指标合适,她就会定期献血,用实际行动为“红”填色。时至今日,庄三妹的累计献血量已经超过4000毫升。值得一提的是,庄三妹还在相关平台上登记了造血干细胞捐赠、器官捐献。在庄三妹看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目睹过许多需要器官移植,但却迟迟等不到器官来源的病患。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做了登记。“万一自己发生意外,就把能用的留给需要的人,这样也挺好的。”庄三妹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的事她会多做、经常做。

无独有偶。黄春花早在1997年就参加了首次无偿献血,截至目前也已累计献血4300毫升。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黄春花深知临床用血对一名危重病人的极端重要性。于是,这30多年间,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她都会积极参与献血。在她看来,日常工作就是以救人为本,更何况献血这种小事。与此同时,黄春花在业余时间还经常参与到急救技能宣传活动中,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让急救走进日常,走进机关、社区、广场、校园……为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庄三妹、黄春花仅是晋江市医院参与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两名代表。据统计,2020年度,晋江市医院共组织无偿献血人数157人,献血48200毫升;2021年度,献血人数128人,献血40100毫升;2022年度,献血人数185人,献血57600毫升。一批批医务人员用爱心诠释了“白衣天使”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记者 李玲玲 通讯员 陈丹红)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