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发展意味着什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光巨:用好数字化产品,让教育更公平
人民网福州4月29日电 (江苇杭、郑窈、兰志飞、郑扬凌)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峰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副校长陈光巨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谈到了他对目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看法和期待。
陈光巨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兰志飞摄
问:我们现在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您觉得这个对我们的教育发展意味着什么?
陈光巨:从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我们所说的教育数字化,将显著增加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变革。首先数字技术具有互联互通、即时共享的特征,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起来,突破时空限制,让那些身处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其次数字技术能够通过信息跟踪挖掘、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实现健全人格的评价和培养,避免评价片面导致的学习兴趣受挫。第三,在资源共享、个性化培养的公平性基础上,教育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带来的教师网络研修、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数字化支撑下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都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落地。
问:您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有哪些重点的领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陈光巨: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教育领域正在集中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汇聚。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这里汇聚了中小学资源4.4万余条、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300多个、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余门,还有15个省级平台链接其中,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后续,数字化转型还将在学生成长追踪、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监测、智能化评价等领域加快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指导下,过去两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互联网教育应用的行为感知与风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等,正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深度超前研究长周期学生成长基础公共数据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基础算法的实际行动。
同时,学界也将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发展中可能带来的区域鸿沟问题,推动治理机制的跟进,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受益面。
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提出数字技术变革教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中国近一年多来的探索,正是积极回应联合国的这一趋势研判,探索和凝练中国方案,向世界发出面向教育未来的中国声音。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展与治理并重是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本次峰会教育分论坛的主题“数字教育:协同发展与多元共治”。欢迎大家关注本次峰会教育分论坛的更多详情和我们发布的4项重要成果,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科学有效实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