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保民生、保发展、保安全  厦门医保部门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医保现代化治理模式获推介

2023年05月31日10:13 |
小字号

近日,福建省委改革办重点推介了厦门市医保部门的一项改革典型案例,以供全省学习借鉴。

近年来,经过一番探索,厦门市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厦门市医保局)创建了保基本民生、保企业发展、保基金安全的“三位一体”医保现代化治理模式。该模式被评为2022年福建省25个改革典型案例(包括10个改革品牌、15个改革试点成果)之一。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工作人员介绍,为用好、管好医保基金,解决市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厦门市医保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综合施策,分别从基金支付、药械采购、基金监管等领域全面开展系统集成改革,逐步探索建立了这一医保现代化治理模式。

据介绍,在基金支付方面,为破解基金配置难题,厦门市医保局通过借鉴国际先进支付经验,在住院及门诊全领域全国首创了“四个一”路径,率先建立“总额预算下点数法”支付机制,有效保障了基金分配的科学合理,为改变医保部门对医院医保费用的支付相对粗放及治理轻症住院、小病大治、分解住院、重病推诿等“顽疾”提供了新方法,“厦门医保支付DIP改革在全国71个试点城市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其中,“四个一”分别为:“一个病种目录库”,即运用大数据,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近3年的100余万份病历,按诊断及操作不同分为4473个病种;“一套分值付费标准”,即把原来定额支付改为病种分值支付,以近3年各病种平均医疗费为基准,结合疾病严重程度、疑难程度和治疗方式的复杂程度等确定点数,并以医保基金总预算除以总点数,实现病种量化分值,做到医疗行为“可量化、可比较”;“一套支付考核评价体系”,即利用大数据快速监测机制,正向引导医院开展急危重症诊治、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疾病越重、难度越大,分值越高,划拨基金越多”;“一个专家库”,即精选政府、医院、药企等领域专业人才,成立涵盖理论研究、专业技术、临床实践、财务精算、政策法务等11个领域的专家队伍。

“基金支付的创新举措,实现了医保基金配置更加公平、精细、精准,在保证基金安全可控的同时,全面消除医保基金划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风险。”厦门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得益于此,该市医疗费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扭转,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费用增幅,由改革前的19.29%降至年平均9.19%;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本地参保人转外就医人数下降27%;患者“被出院”、分解住院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投诉量减少90%;群众就医负担下降,全市职工、居民就医现金自费的比例分别下降3.12%、4.02%。

而在药械采购方面,厦门市医保局通过执行国家性医保准入专项谈判、集中采购试点及推广等举措,实现药品、医用耗材大幅降价,极大减轻患者医疗费负担。特别是作为“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开出全国第一张集采处方,有力破解“招而不采、采而不用”难题,为集采政策落地实施提供了经验。

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保障机制创新——厦门市医保局联动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出台配套措施,在药品采购、使用、质量监管等环节形成合力,保障药械集中采购落地实施;平台创新——全国首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监管平台”,对药品采购、配送、结算、使用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不仅打通配送企业、药械采购、货款结算等平台间的信息壁垒,还有效解决了药品采购使用环节多、监管难等问题,保障了“政策可落地、药企可接受、医院可执行、患者可放心”;结算流程创新——在全国率先实行医保部门与配送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使回款周期由原来最短3个月减少到27天,回款比例达100%,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解决了医院、药企和医保之间长期存在的“三角债”问题。此外,结余留用资金分配方案创新,即开发结余留用计算模块,激励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保障改革可持续。

一系列举措下,厦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械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截至2022年底,已落地执行19批次国家和省组织药械集采中选结果,涵盖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肿瘤等396种药品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19类医用耗材,中选药械平均价格降幅超50%,减少药品费用超11亿元,且患者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也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不仅如此,厦门有力保障了国家谈判药品快速落地执行,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已采购230种国家谈判药品,采购量同比增长56.22%,降价惠及超十几万名患者,惠民政策受益面不断扩大,特别是重大疾病用药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已有33名确诊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罕见病患儿在厦治疗,使用了每针价格从近70万元降至3万多元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还开通患者在药店购药的“双通道”管理模式,有力提升国家谈判药品的保障水平。

此外,在基金监管方面,厦门市医保局在全国率先进行“互联网+”医保智能监管方式创新,着力打造医保大数据监管系统,用信息化监管的“火眼金睛”守护医保基金,有效防止了医保基金大量流失,在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终期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

举措之一是建立智能身份认证系统,即在全国率先将人脸识别核实技术应用于医保监管领域,通过实行参保人“刷脸”就医以杜绝“假病人”、实行医师“刷脸+定位”双重认证以杜绝“假医生”、实行住院参保人远程“刷脸”以杜绝“假住院”。

举措之二是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即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收费处、取药处、通道等关键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终端,实现24小时全时段、全场景监控,目前已覆盖近400家定点医疗机构,共安装12000余个视频监控终端,覆盖率达96%。

举措之三是建立全流程智能审核系统,即通过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系统,实时动态审核门诊及住院全量数据的合理性、规范性,将大量违规苗头遏制在费用发生之前。

举措之四是创新药品包装处置方法,即针对大数据分析研判出的倒卖风险大的药品,采取拆零销售、外包装毁形处理等措施,从源头上打击倒卖药品骗保行为。

据悉,上述举措施行后,医保监管中的“识别身份真实性”难题得以有效破解,从而实现了事前、事中有效震慑空刷骗保行为,也解决了事后违规取证难问题,大大减少了冒卡就医、挂证行医、虚假住院等套取医保基金违规问题的发生。截至目前,厦门医保部门共清理1126人次“挂证”医生,与公安机关共同破获横跨全国8地市的重复参保报销等欺诈骗保案件多起,挽回大量医保基金损失。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