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翔安:火龙果成“致富果”  乡村振兴更红火

2023年07月20日09:45 |
小字号

近日,厦门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1400亩火龙果进入收获季。在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只见一垄垄火龙果整齐排列,绿色的茎干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的火龙果,犹如一个个红灯笼。该社区火龙果交易点人声鼎沸,果农们忙着将采摘下来的新鲜火龙果分拣、装箱、过磅,及时供应全国各地市场。

果农们正在采摘火龙果。林林摄

果农们正在采摘火龙果。林林摄

近年来,大宅社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探索出“四共一专”即“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让文明乡风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为此,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三星级旅游村”“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等称号。

大宅社区推行“支部+协会”模式,党建引领共富。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对内共谋,通过建立乡村党校、社区书院、组建“大宅乡村振兴促进会”等,共谋村庄建设,共营产业发展。以“党建富民强村”为契机,创新火龙果种植经营模式,实行“支部+协会”模式,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社区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学党史、感党恩、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以“三式并行学习”模式为抓手,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我的初心故事”分享会重温入党誓词,还联合新店税务所党支部及九溪小学党支部组织开展“学党史、感党恩”主题党课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书院现场聆听学习党百年奋斗史;组织社区党员到大嶝英雄三岛红色基地近距离讲党史学党史。

大宅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锦芳表示,大宅是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有着鲜明的产业特色。合作社充分整合地方优势资源,综合开发火龙果系列产品果茶、果酒、果脯、馒头、面条、冻干代餐产品等十余种火龙衍生品初具成效,规范生产流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委托生产和招商设厂改进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火龙果衍生品IP,年销售额达450万元。

大宅社区火龙果喜获丰收迎来了采摘季。林林摄

大宅社区火龙果喜获丰收迎来了采摘季。林林摄

“2018年我们大宅还引入国有企业厦门香境旅游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发挥翔安北部香山资源,依托火龙果产业,闽南文化和生态资源,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火龙果田园综合体,通过策划‘香山风景名胜区+大宅乡村火龙果绿色旅游精品游’线路,推出火龙果休闲观光、‘十二道村味’流水席、农夫市集等旅游配套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和民宿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成功举办两届区级活动‘翔安大宅火龙果文化旅游节’,成为厦门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海云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宅社区还聚合各方资源,建设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从台湾引进红心火龙果,试种并推广新品种,现种植品种具有果大、甜度高、皮厚、耐储存的优点。同时,引进台湾补光灯技术,促使火龙果增产,现在亩产一年可达10000—12000斤,产果批次为16—17次,大大增加了火龙果的产量。

国企派科技人员到大宅社区,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献智。林林摄

国企派科技人员到大宅社区,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献智。林林摄

据悉,从2000年至今,大宅社区推广优质红心火龙果新品种种植,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提升火龙果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定“火龙果产业扶持办法”,截至2021年,大宅火龙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400余亩,年产值约4500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00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科研力度培育升级火龙果新品种提升农产品价值,延伸火龙果产业链条,实现火龙果特色食品、乡村休闲民宿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陈锦芳说。(林林 瑞声)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