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 打造“美丽中国高颜值样板”
厦门市创新举措,全力打造“美丽中国高颜值样板”。图为风景优美的筼筜湖。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厦门市获评生态环境部低碳试点优良城市。图为龙虎山路一带绿意盎然。记者 张奇辉摄
厦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图为鼓浪屿。记者 林铭鸿 航拍器摄
厦门市打造岛内外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防护与美化并重的园林生态格局。图为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水库节点。记者 王协云摄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的纪念日,再一次强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启一系列“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缔造“美丽中国高颜值样板”。同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坚持先行先试,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亮点1】
坚持统筹推进
筑牢“两山”发展根基
厦门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建设,离不开“一盘棋”统筹。厦门市成立厦门岛“两山”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厦门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将“两山”基地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强化空间管制,优化“一张图”布局。厦门市着力统筹“山-海-湖-岛-城”资源,在全国率先划定水系生态蓝线并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管理,实现河湖水系“一张蓝图”;率先全国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2021年,《厦门市“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织就“生态绿网”》入选生态环境部案例汇编;2022年,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部调研座谈会上做经验介绍。
构建制度保障,离不开依法治理。厦门市率先全国颁布市级层面治湖治河法规,先后4次修订颁布《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等法规文件,将“两山”转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立法保障,修订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保护条例》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为绿水青山筑牢法治屏障。
【亮点2】
坚持综合施策
实现“两山”高效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厦门市着眼于绿色资产、生态价值、文化资产等,立体谋划、综合施策,实现“两山”高效转化。
在实现绿色资产增值过程中,厦门市获得了一系列殊荣——观音山沙滩修复工程获得全国优秀海洋工程奖第7名;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获评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整治经验同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如何持续创新绿水青山的“复合业态”?厦门市注重挖掘“山-海-湖-岛-城”生态资源优势,开发了邮轮游、海钓游、亲海游等多元旅游产品,打造五缘湾游艇汇、溪头下婚纱村等特色品牌,建成全长23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以及长度4.5公里的铁路文化公园,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此外,以“滨海+”理念,推动各业态融合发展,2021年厦门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到735.50亿元。“海上花园”与节庆、赛事的相融互促,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厦门马拉松赛成功举办,实现“以节促产”“以赛促产”。
【亮点3】
坚持改革创新
构建“两山”长效保障
陆海统筹、摸清家底、综合开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厦门市不断建章立制,构建“两山”长效化保障机制。
近年来,厦门市深入实施污水处理“三个一百”行动,入海排放口经验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管区技术培训会上做典型发言,《坚持陆海统筹,着力“三个坚持”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典型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创新排水管理进小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全国推广;海漂垃圾治理相关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以及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摸清家底,制度化增值自然资产,也是一项亮点工作。厦门市深化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全国“沿海样板”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将“两山”指标纳入《厦门市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开展常态化水平评估。同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出台《厦门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方案》,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在此基础上,注重综合开发,推动项目双向转化——厦门市围绕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五缘湾美丽海湾、筼筜湖美丽河湖建设,精准策划项目,因地制宜配套产业开发;聚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即“EOD项目”),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东坪山、湖里区东部等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的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
亮彩数据足见成效——2022年,厦门市策划生成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65个,策划项目投资总额居全省首位。
【点击】
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取得硕果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开展“改革创新提升年、降碳减污提升年、服务发展提升年、铁军建设提升年”活动,致力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树典范,为厦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夯实绿色根基。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正向激励
今年5月,厦门市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地方”获国务院激励通报。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验全国推广
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深度衔接,厦门市被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列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的18个城市之一,并将被列为第二阶段试点城市,在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座谈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大数据赋能分区管控 云智慧助力绿色发展”获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案例。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今年1月至6月,厦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9,排名保持全国前列。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省控小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流域国考断面水质1-3月进入全国前30名红榜。近岸海域全面消除劣四类海水,海漂垃圾平均分布密度全省最低。危险废物处置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分别为100%、85%。
●减污降碳绿色发展获生态环境部认可
厦门市获评生态环境部低碳试点优良城市。“探索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获评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环境治理经验被全国推广
“建立‘四化’机制 打造碧海银滩”海漂垃圾治理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火炬高新区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三批园区”。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明显
厦门市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做法成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入海排放口整治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宣传推广。
【镜头】
湖边水库
绿色蝶变成范本
湖边水库片区位于厦门岛东部城市中心地带,面积约4.0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近年来,通过实施湖边水库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湖里区启动片区内三大核心板块的同步改造提升,在不断提升片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片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同时,形成了集高档住宅、高端商务、休闲购物、高端医疗、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宜居生活于一体的发展格局,片区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得到全面提升。建成环湖边水库带状公园——湖边公园,滨水绿道长达5.74公里,营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湖边水库蝶变为镶嵌在厦门岛东部的一颗绿色明珠,有效带动周边片区生态产品价值蝶变,成为厦门生态花园之城的“新客厅”。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带动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翔安澳头
生态文旅正红火
同样被纳入《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推广的,还有翔安澳头老渔村文化赋能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案例。
澳头是翔安区的老渔村。近年来,通过怀远湖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全收集治理、危房改造等重大项目实施,黑臭湖变身风景秀丽的景观湖,澳头恢复生态之美,为后续文化商业旅游开发等奠定生态产品价值外溢和提升的基础。
同时,翔安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澳头生态文旅产业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探索出海洋发展新思路,形成“海洋文化+艺术科创”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海、听海、品海,夜游渔村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当地上百名村民转产就业,澳头也成为翔安乡村振兴新地标。
【链接】
用影像还原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为进一步发挥厦门市关注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的积极作用,经多方筹措,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组建了“厦门市生态环境影像记录志愿服务队”,旨在通过这支志愿服务队,更全面地用镜头记录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呈现厦门生态环境的美好影像。
“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彰显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绿色发展的高度关注。希望通过组建‘厦门市生态环境影像记录志愿服务队’,为厦门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增添力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陈剑平 徐志敏 陈智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