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尽一份力 福建大学生“鲍之家”团队返乡创业

“小或如钱大如掌,半蚌应月形偏颇,壳含九孔或名螺。”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的鲍鱼,是深受食客欢迎的食材。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漳州市漳浦县,拥有养殖鲍鱼的天然优势,是全国最大的鲍鱼苗种生产集散地之一。在漳浦县北江村海边长大的林昕哲从小跟随父亲从事鲍鱼产业,在进行大学学业的同时,返乡发展鲍鱼养殖。
验收培育出的黄金鲍。杨吴昕摄
2021年,林昕哲接手家中鲍鱼产业。在管理过程中,他发现家中鲍鱼每年因高温损失达300万元。此后,林昕哲带领“鲍之家”的翁欣蕊、杨吴昕、黄蔚林等团队成员,通过走访福建省内鲍鱼养殖重心地区,了解到福建鲍鱼养殖当前最大的痛点是鲍鱼畏热。在福建的鲍鱼养殖水域,夏季最高水温可达28℃,市面的传统鲍鱼无法适应这一水温。鲍鱼养殖户们只能选择以较高的成本将鲍鱼送往山东度夏,以“南鲍北养”的方法,减少因高温造成的损失。
为解决这个问题,林昕哲和他的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与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进行交流合作,与“鲍之家”团队共同尝试培育一种能够适应更高温度的鲍鱼苗。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培育出第一代耐高温达30℃的鲍鱼苗,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突破。经过三年的调查和研究,“鲍之家”团队成功培育出品质更加优良的鲍鱼幼苗。新鲍苗不仅比普通鲍苗价格更优、生产效益更好,也为北江村渔民养殖鲍鱼苗带来了致富新希望。
在鲍鱼育苗场进行实验观察。杨吴昕摄
为了扎实建立客户资源,“鲍之家”团队每次走访不同的养殖户,都仔细询问他们对鲍鱼苗有什么需求,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效益,用市场信息交换养殖信息进行调研,确定当前市场上鲍鱼苗痛点并突破。
创业以来,“鲍之家”团队提供多项就职岗位,间接带动上游鲍鱼养殖户就业约400人,间接带动下游鲍鱼分拣、喂食、运输、技术指导及鲍鱼养殖配件生产员工就业超500人。林昕哲表示,希望完成大学事业后,全身心投入升级自家的鲍鱼产业,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尽一份力。(黄蔚林 肖玥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