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四下基层”发源地的实践故事:根植于“民”,实现跨越发展

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
2023年08月31日08:2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有一天我到一个海岛村,一位老乡请我到他们家里去看,说‘我家到现在还没有厕所,基本都是靠公厕’。”听到这个情况,福建省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睿觉得很奇怪:大部分地方都已经配备厕所了,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盲区?

带着疑问又走了几户人家,夏睿发现,海岛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比如,缺乏建设化粪池、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地势条件。于是他把问题记下带了回去,一点点想办法解决。“只有深入到基层去调查研究,才会发现群众还面临着哪些现实困难。”这是夏睿“用脚走出来”的体会。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

35年前,闽东贫困落后,“四下基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来。

35年后,再看今日的宁德,连续4年经济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从福建省末位跃升至全省第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已成新的注脚。

何以实现跨越?答案在一线,在奔赴基层的脚步中,在“四下基层”的实践中。

“干”在一线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

“今天书记带队过来,我们想反映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和解决。”在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工厂(以下简称“力捷迅药业”)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张圆桌旁围坐着宁德市柘荣县负责同志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力捷迅药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苑开门见山:“我们想向政府申请规划一个人才公寓,以房留人,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支持。”

谋长远发展,人才是关键,柘荣县地处闽东山区,在“引才”的竞争力上与沿海地区有着天然的差距,企业有后顾之忧。

林苑抛出问题,坐在她正对面的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停下手中的笔,对她说:“我们要发展生物医药,必须要留住人才。”随后转头向一旁的相关负责人问询:“人才公寓这个问题自然资源部门有没有规划?所在乡镇有没有推进?”

在力捷迅药业会议室里召开的柘荣县现场办公会。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在力捷迅药业会议室里召开的柘荣县现场办公会。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哪块地比较合适,现在选址选好了。”“选址的地块涉及到我们双城镇,目前正在进行征收工作,速度还比较快。”两位负责人相继答道。

太子参产业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企业发展对于当地中医药产业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张晓容说:“我们常说要打造‘柘好办’的营商环境。要想事好办,就要体现在具体怎么服务好企业上。只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我们要以最快的时间给企业办好。”

问题提出来,解决方案上了日程。书记“挂帅”护航,让林苑安心了不少,“企业发展难免会遇到问题,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让我们觉得发展前景更可期”。

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到基层去都是办法。“四下基层”大力推行的是“一线工作法”,推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张晓容告诉记者,今年柘荣县提出实行3个攻坚行动,首先就是营商环境攻坚。“这是我们贯彻‘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的一个抓手。如果企业有什么问题,一方面可以随时联系我;另一方面,我们也形成了常态化的联系机制,现场办公下基层常态化。”

“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办的是“实事”,促的是“发展”。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关心企业发展,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推进经济的发展。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做到掌握情况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检验成效在一线;市县领导每月至少1次到挂钩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每人至少挂钩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挂钩联系点现场指导……宁德将“四下基层”的要求制度化。

正是在“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的引领下,当地曾创下了中铝铜冶炼基地17个月点火试车建成、上汽宁德基地14个月试产,和宁德时代福鼎基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等项目领域的“宁德速度”。

务实作风推动跨越发展。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化,充分印证了“四下基层”是务实的理论、行动的理论。

“想”在一线 身子“沉下去”、问题“浮上来”

日前的一个午间,从宁德市福鼎市嵛山镇码头登船,近两个小时后,在一个海岛的码头换乘,再坐上十几分钟的接驳船,记者终于登上了宁德市霞浦县海岛乡四礵列岛的东礵岛。

晌午日头正晒,霞浦县海岛乡党委书记叶林茂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我们海岛乡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海岛’命名的乡镇,大大小小管辖了161个岛屿,其中有5个是居民岛,剩下的都是无人岛。我们脚下的东礵岛就是无人岛……”

东礵岛的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是缓坡草地,说话间,叶林茂带着记者爬上了海岛的最高点,他遥遥一指晴空下的碧海,说:“东礵岛在网上火了,来航拍、来旅游打卡的人非常多。”

四礵列岛东礵岛一景。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四礵列岛东礵岛一景。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脱颖而出”的机会难得,叶林茂一直琢磨着怎么让东礵岛更“出圈”、海岛旅游更“火热”,于是,他来东礵岛的频率就变成了“每周一两次”。

为啥跑得那么勤?“有时候陪客商考察,有时候针对旅游存在的一些短板,过来跟游客们聊一聊。”海岛发展面临转型,叶林茂有紧迫感:要想抓住渔旅融合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跑得快、跑得勤,围绕岛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做梳理,“为今后的发展蓄力。”

根植于党的群众路线,人民性是“四下基层”的本质属性。干部的身子“沉下去”,群众的问题才能“浮上来”,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宁德不仅有山有海,相应的,还有许多海岛。乡村振兴,海岛不能“掉队”。夏睿到海岛调研时,有群众向他反映码头太小,对以渔业为生的海岛人而言,生产生活很不方便,于是去年市里出台的扶持海岛发展的9条措施,就专门包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每次到海岛上,我都有两个很深的体会,一是风景很美,二是群众生活上确实存在不便。”夏睿说,“乡村振兴路上,我们希望海岛不但风景美,海岛群众的生活要更美。”

“四下基层”着眼于“下”,“下”不是目的,要“下”而有为、“下”而有效。

“我们要求市县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每季度牵头开展1次蹲点调研、网络调研,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宁德市委办四级调研员徐光明说。

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是宁德的四大主导产业,当地相继制定锂电“7条”、不锈钢“7条”、铜材料“7条”等系列政策,政策的出台正是基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从企业需求和政府供给的角度出发“找办法”的结果。

梁伟新表示,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不断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

为了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宁德在福建省率先出台村干部激励保障“8项机制”、教育培训“5条措施”,还选派“一书记三大员”,即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到村任职,并先后组织2800多名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

“声”在一线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鲜红党旗在飘扬,镰刀铁锤谱新章。礼赞党的二十大,柘荣人民乐开花……”伴随着快板的节奏韵律,宣讲员开了场。

在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的剪纸传习馆,舞台中间的电子屏上写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面对舞台,一条条长板凳上坐满了村民,他们听说“村里要开个会”,都来听一听、学一学。

“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下乡宣讲。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下乡宣讲。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这是一次柘荣县“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下乡宣讲活动。“2013年,我们成立了小板凳宣讲队,每个乡镇一支队伍,比较零散;第三年开始整合资源,把各个宣讲队整合成宣讲团。再然后,我们又创建了‘宣讲+’的模式,加入志愿服务、生产指导、司法援助等功能,宣讲团演变成了大联盟。”柘荣县委宣传部理论股负责人郑德冬介绍。

现在的“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登记在册的有300多人,民间艺人、村干部、乡贤、退休老党员等越来越多的“草根人才”加入到队伍中,活跃在乡野间。

“对于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我们通过群众‘点单’进行专题宣讲,请来农技、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专门进行技术性指导。”群众“点题”,宣讲团“送答案”,郑德冬说,“最近我们就在做关于农村宅基地审批和耕地保护的宣讲,这是近期老百姓最关心的,他们原先认为‘我想盖就盖,现在为什么不让我盖了’,通过我们的宣讲,他们就能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让群众更爱听、爱看?宁德市各地纷纷创新形式:在蕉城区,当地培育了理论宣讲轻骑兵“畲歌畲语”小分队;在周宁县,“文艺星”小分队通过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戏进行宣讲;福鼎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传统艺术“嘭嘭鼓”中;柘荣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当地便将农村老人们熟悉的剪纸、布袋戏、提线木偶等形式“嫁接”到宣讲内容上。

在柘荣县靴岭尾村,剪纸老师在通过剪纸讲述党的知识。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在柘荣县靴岭尾村,剪纸老师在通过剪纸讲述党的知识。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文艺+宣讲’的方式,巧妙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使宣讲更加受到欢迎。”宁德市委讲师团副团长陈桂进说。创新形式的同时,宁德还将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资源优势,吸纳文明实践志愿者特别是讲解员为基层理论宣讲员。

35年的实践传承,根植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四下基层”得以不断发扬光大,始终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梁伟新说,面向未来,必须持之以恒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真正“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比学赶超、苦干实干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

回望三十五载,“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扎根于闽东大地;展望未来,山海巨变的故事仍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