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沙漠”重生!福建连江红树林里10万只优质红蟳迎丰收

红蟳体形硕大,丰厚肥美。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民网福州9月15日电 秋风起,蟹脚痒。近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马鼻镇浮曦村100亩红树林里养殖的10万只优质红蟳迎来丰收。
“目前正是红蟳大量上市的季节,公蟳肉肥,母蟳膏多,滋味鲜美,捕捞期可以持续到过年后。”拎起沉甸甸的笼网,浮曦村村民许耀忠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在浮曦村红树林滩涂红蟳养殖基地,趁着潮水未落的间隙,村民小心翼翼地把爬满红蟳的笼网提到小船上,装红蟳的塑料筐里还有不少带叶的树枝。许耀忠说,树枝是用于隔离红蟳的,避免上岸后它们相互打架碰撞,红蟳脚一旦脱落就会影响售价。
设立防逃围网,在红树林区形成养殖场地。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展示着收获的红蟳。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把爬满红蟳的笼网提到船上。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蟳又叫青蟹,个体大、生长迅速。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蟳又叫青蟹,其个体大、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可离水运输,是著名的海水经济蟹类。这批养在红树林中的红蟳约有10万只,苗种是渔民从海上捕捞回来的天然红蟳苗,现在已经到了成熟的状态,最大重量能达到7两。
“我们村背靠罗源湾,是天然的潮汐河口,近岸浅海地势平缓,潮间带宽阔,滩涂土质为黑褐色泥质土,海水无污染且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丰富,最适合红蟳生长。”浮曦村村民许肇祥说,“与别的红蟳相比,浮曦村红树林红蟳膏多肉肥,蟹肉纤维细腻,味道更加清甜可口,风味绝佳,一点儿也不愁销路。”
“一只7两的红蟳每斤可以卖到80元左右。”谈起试养红树林红蟳带来的效益,浮曦村党支部书记许梁十分高兴,“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提升了鱼虾蟹贝的品质,而生物资源的丰富也有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互花米草铲除后,种上了红树林。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态环境修复后的滩涂。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这片养殖红蟳的“沃土”,曾是被互花米草占领的“绿色沙漠”。近年来,浮曦村大力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发动村民将村内滩涂上的互花米草连根铲除,种上了850亩红树林。今年6月,村里选择100亩水流畅通、水质清新的红树林海区,通过设立防逃围网在红树林区形成养殖场地,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在红树林空隙养殖本地的优质红蟳品种。
“下一步,我们计划以红树林滩涂红蟳养殖基地为依托,结合浮曦村炮台山公园及马鼻‘泥橇’非遗文化,通过红蟳捕捞、‘讨小海’等体验活动带动文旅休闲产业发展,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许梁说。(江苇杭 和金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