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安系统唯一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福州这一派出所如何让纠纷化于基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网福州11月16日电 (记者林盈)从街道、社区到每个“网格”,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纠纷多发的“结节”。
在福州市公安局建新派出所1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着重点单位23家、学校33所、产业园区31个、各类企业392家,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和新兴的产业开发区。这里企业园区聚集、人口流动频繁、人员结构复杂,正是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区域。然而,该辖区却在2022年实现有效警情、违法犯罪警情、矛盾纠纷警情、信访投诉量分别比降10.9%、12.1%、32.8%、38.5%,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显著提升,更在近日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系福建省公安系统唯一入选单位。
警地“三联”解纷工作法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建新派出所为何能成为“枫桥经验”实践的“优等生”?其首创的警地“三联”协力解纷工作法是答案。
据了解,警地“三联”是指机制联建、源头联防、矛盾联解。机制方面,该派出所对接建新镇党委、政府,在党建引领下建立支部互建、风险互控、矛盾互调、勤务互动、办事互通“五互工作机制”,由派出所所长任镇党委委员、社区民警任村(居)党支部副书记,组织镇(街)、村(居)干部及群防力量依法依规、分级分类开展风险隐患化解稳控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依托警务站、警务室实现就近接处警、就近调解纠纷、就近服务群众。
研判会商机制下,通过派出所所长与镇党政主要领导,社区民警与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社区专职辅警与村(社区)网格长、网格员每周定期会面制度,常态开展镇党委、政府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议。摸排矛盾纠纷情况、定期通报矛盾纠纷形势,依托派出所e体+综合指挥室形成《矛盾消解、风险化解工作日志》,精准制导矛盾风险前端排查、先期化解。
巧用多维调处机制,通过在镇综治中心旁专门设置警务站,抽调3名民警、3名辅警轮班值守,与镇干部每日开门接待群众,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镇综治中心内分设e体+多维调处中心,交警、司法、民政等17个部门常态入驻,以购买劳务服务、聘请第三方专业调解队伍、培育本土调解队伍等多种方式,依托e体+多维调处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机制落地后带动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每起平均调解时长缩短3小时。
源头联防方面,建新派出所在“诉源治理、警源治理”理念,以警务站、警务室为前沿阵地,以社区警务团队为重要抓手,突出矛盾纠纷前哨预警,强化风险联动化解,通过网格共建、信息共采、问题共治,打出“组合拳”。防止矛盾纠纷长期积淀、无人问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矛盾联解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出招”,在苗头性矛盾上“出快招”,一般性矛盾上“用合招”,复杂性矛盾上“谋妙招”,以案事查断、难事联断、刚事柔断、琐事理断、特事情断、滋事法断解决不同矛盾纠纷。
积跬步以行千里,致广大而尽精微。据统计,工作法推出后共就地化解各类“小矛盾”279起,快处率达90%,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实现173起涉及多人的矛盾“事心双解”,调处率达99%;对涉访群体、利益诉求群体,积极推动镇党委、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实行“专班+专家”运行模式,综合运用连线搭桥、专班会诊、宽严并济等方法,大幅提升复杂矛盾调处效率,调解耗时减少40%。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