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龙岩:干群协力  绿水青山绽笑颜

2023年12月04日11:52 | 来源:闽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绿水青山绽笑颜

冬日的闽西,山川依然苍翠,河流清澈奔流,随处可见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

中心城区的龙津湖畔、口袋公园、河滨栈道,老人与小孩们幸福徜徉在“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城市花园中;梅花山、梁野山、冠豸山,老区群众沉浸于绿水青山间,享受美好生态环境的福祉与馈赠......

近年来,闽西老区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打好绿色生态牌,持续擦亮龙岩绿色名片,努力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上当引领、作示范。

坚持多管齐下,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现在啊,家里的窗户玻璃都不用擦那么勤,照样窗明几净!”昨日,家住新罗区莲东小区的蓝芳林感叹,近年来龙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越发清新,家里尘埃都变少了。

老百姓对生态环境变好的切身感受,是龙岩市多管齐下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持之以恒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体现。

今年4月,龙岩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聚焦7大专项攻坚27项具体任务,市领导挂牌督办23项重点问题整改,配套建立督导、倒查、问责、奖励、“一月一通报”等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全市全力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019年以来,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118个,治理河道长度806公里,狠抓小水电清理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水电站生态问题整改销号。

更严的要求,更严的措施,让天更蓝、水更清。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市空气综合指数(2.30)和优良天数比例(99.7%)均居全省第二名。全市76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I-II类优质水质比例(64.5%)较去年同期提升18.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其中16个国控断面I-II类优质水质比例(75%)较去年同期提升3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最新调度显示,龙岩市1-9月国省控断面△CWQI(水质改善情况)居全省第一。

不只是空气和水质得到显著提升,闽西山川也越发苍翠娇丽。

龙岩市突出分类施策、对斑治理,精准消灭水土流失历史存量。今年以来,对轻度水土流失区实施封禁治理19.97万亩、抚育施肥1.37万亩,对中强度水土流失区采取“补植+施肥+灌草”立体模式实施草灌乔治理0.59万亩、新植水保林3.7万亩,对已治理的生态脆弱区进行“去针套阔”、稀疏林补植阔叶树等措施改造提升15.14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3.4万亩,全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当前,龙岩市进一步巩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精准分类施治,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2.91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16.7%,全市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86.87%提升至94.16%,比全国、全省平均值分别高22.3个、1.5个百分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共建美好家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前,一只编号为GXU0001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蛇雕,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六年前,它放飞于广东北部湾沿岸,近三年来,活动轨迹基本停留在闽西,成了龙岩的“常住居民”。

6年来持续追踪研究这只蛇雕的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分析,蛇雕属林中猛禽,常栖居于深山密林,而龙岩生态环境好,区域内林木葱郁,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交错,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广袤的山林湖泊,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动植物们的生存之地。据统计,目前龙岩记录发现的鸟类有3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

绿水青山间,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重现闽西山林,这背后,是龙岩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创新野生动植物收容救助机制,出台《龙岩市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与保护处置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全省首个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基地和全省首个涉案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在全市推广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和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并将最具代表性或最具价值的重点保护鸟类、繁衍栖息地等列入生物多样性生态司法保护名录。

——科学规划造林绿化用地,开展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坚持造林复绿与林相改造并举、绿化与美化并重,大力营造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景观林。今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14万亩,占年度造林任务的100.96%。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62.9万亩。

——持续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项目,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的验收,得到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的充分肯定。

——建立了梅花山、武平梁野山、长汀汀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岩、上杭、永定王寿山、漳平天台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长汀汀江、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永定仙岽森林公园3个“中国森林氧吧”。

此外,龙岩市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开展“我为汀江客家母亲河种棵树”“为闽西革命老区增绿添彩——助力政协林建设”等“码”上捐资植树项目。截至目前,捐款总数达59万元,参与人数1.45万名。

植此青绿,让山川披锦绣。如今,龙岩市森林覆盖率79.21%,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1.57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

拓展“两山”转化,让百姓更富足、产业更兴旺

近日,一批来自华侨大学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来到武平县,流连于千鹭湖美景,享受着环湖骑行乐趣,他们被武平的优美生态环境所吸引,“武平,真的是很适合我们去感受大自然,去融入大自然。”

近年来,武平充分发挥生态等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引领和文旅融合,全力打造“主客共享·舒适温暖”的旅居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友人前来旅游度假。

不只是武平,今年以来,龙岩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开展特色生态旅游,全力打造以“森林人家”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目标。截至11月底,今年龙岩市生态旅游社会总产值达80.51亿元。

生态+文旅,是龙岩市立足生态优势,打好绿色生态牌,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一项举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龙岩市大力推进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生态旅游、木竹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充分享受“两山”转化红利。目前已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27个,武平、长汀、连城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形成了武平紫灵芝、长汀茯苓、连城铁皮石斛、上杭骨碎补、永定巴戟天、漳平牛樟芝、新罗黄花远志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截至11月底,今年龙岩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051.6万亩、产值达195.2亿元,

龙岩一年四季都是“山花烂漫时”。产自龙岩的“杜鹃花、国兰、富贵籽、蝴蝶兰”四大优势特色盆花,越来越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武平东留、永定龙潭等花卉特色小镇品牌效应持续提升,老百姓真正在“花丛中笑”。截至11月底,今年龙岩市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101.6亿元,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58.7亿元。

此外,龙岩市推动“双碳”工作也走在了前头。今年8月,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启动全球首个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它的建成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参考。

去年以来,龙岩市林业碳汇保险、武平林业金融区块链平台等项目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龙岩市被列为全国18个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县)之一,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新罗区试点落地,市林业局与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开展林业碳汇期货探索、矿区造林增汇、林草碳汇价值等方面项目研究......当前,该市正扎实推进五项固碳工程,创新四大应用体系,探索三项计量监测方式,打造“龙林碳汇”品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龙岩老区苏区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争当信仰传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等生,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锲而不舍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物种更丰富、百姓更幸福,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记者 丘启龙 通讯员 丘锦鸿 陈威 李文星)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