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  厦门翔安法院强化法治保障“基层安、基层强”

2023年12月08日14:0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三年来,区法院两个人民法庭共受理疑难复杂民商事案件2842件,审结2671件,结案率93.98%,调撤率36.13%”“今年1-11月,两个法庭审结案件数占全院疑难复杂民商事案件的53.47%”……

近日,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简称翔安法院)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法院积极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加强马巷法庭及大嶝法庭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翔安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健全“庭村共建”机制、护航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马巷法庭与马塘村、大宅社区签订共建协议,通过法官挂钩联系村(居),广泛开展纠纷排查化解、调解指导、法治宣传、以案释法等工作,为当地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法治助力,同时,落实区综合改革项目要求,推出系列文化文物司法保护措施,将翔安区27处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纳入重点保护范围,联合海沧法院涉台庭探索设立涉台文物巡回法庭,守护两岸文化根脉,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嶝法庭则聚焦临空产业规划,与厦门高校合作开展临空纠纷调研,《翔安区临空产业纠纷预判实践调研》入选厦门法院年度重点课题,为高效解决临空经济纠纷打好前期基础。

助力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翔安法院成立工业园区劳动巡回法庭,联合区人社、总工会等部门以劳动纠纷多发的工业园区为着力点,探索“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的“园区枫桥”机制,快审快判劳动争议案件165件,在为劳动用工营造更好法治环境的同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动能;通过公正高效审理、慎用强制措施等,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助力涉诉企业的发展全流程降本;主动走访辖区企业,扎实开展“法治体检”、“点对点”司法服务,选派法官为辖区台商及台资企业代表举办《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将企业“需求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征求企业意见建议10余次,现场解答法律问题30余个;发出《翔安籍企业涉诉风险告知书》300余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重点项目保障方面,翔安法院对涉重大项目生产经营、建设工程、权属争议等重点案件予以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快速审理,有力保障厦门翔安机场、“天马六代”等项目建设投产。

不仅如此,大嶝法庭与厦门翔安机场指挥部等部门联合成立翔安机场片区矛盾纠纷联合化解工作室,将纠纷化解关口前移至工程第一线;马巷法庭则建立征拆纠纷联动预防化解工作机制,组建青年突击队主动对接同翔高新城、刘五店片区、厦门E项目等征拆工作,提供法律意见数十次,协同化解涉征拆纠纷34起,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源头化解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纠纷案例”入选2022年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典型案例,并常态化走访翔安投资集团,为集团在城市片区开发、乡村振兴保障及对接辖区失地失海农民养老保险等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帮助企业防范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高质量架好司法为民“连心桥”

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落到群众心坎上……翔安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找准职能定位,将人民司法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紧扣人民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积极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马巷、大嶝两个法庭依法妥善审结涉外嫁女征地补偿款、农村房屋买卖、青苗补偿款、相邻权纠纷等基层群众最为关切的案件76件。期间,马巷法庭还深化家事审判改革,用好家事调查、诉前调解、案后回访等措施,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份,依法督促未成年人父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落实力度,发出翔安法院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及时有效为家庭暴力受害者人身安全撑起“保护伞”;关注辖区青年就业问题,走访马巷青年创业促进会,对接青年法律需求,强化青年权益保障。

与此同时,翔安法院多措并举便利群众办事,如,优化法庭功能布局,增设诉讼服务一体机等智能设备,推进法庭办公办案与司法服务云上集成,打破服务时空,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全面升级完善法庭智慧服务水平;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一网通办”全天候司法服务,群众纠纷化解“零跑腿”,线上开庭、调解案件118件;持续优化网上立案、在线缴退费、电子送达、线上咨询、司法确认等服务流程,避免当事人“来回跑”“重复传”,让司法服务一“触”即发即达;健全诉讼服务引导机制,在法庭配备诉讼指导人员,现场指导群众参与在线调解、开庭等事务,更加方便群众就近起诉,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

此外,用心用情普法强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紧跟社会关注热点,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防控须知、最新法律法规解读;针对易发多发纠纷,开展“法护银发·情暖夕阳”“法治护苗·共护花开”“守护群众钱袋子”等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活动,善于运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能理解的逻辑、能接受的方式”开展释法说理和普法宣传,通过精准普法、按需普法助力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成立普法宣讲团,马巷法庭负责人担任团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平安建设、分家析产、家庭教育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32场,提供涉农法律咨询20余件,发放普法手册1.2万余册;聚焦法润乡风,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探索将家风家训引入文书说理,以“小案件”讲好“大道理”,弘扬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村风民风。

高水平画好多元共治“同心圆”

推动纠纷实质化解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一直以来,翔安法院着力找准法庭服务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法庭化解矛盾前沿阵地作用,在纠纷化解过程中靠前一步,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抓前端治未病。不断提升“好厝边”工作机制,构建具有翔安特色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与辖区调解组织密切配合,定期为辖区调解骨干、村居法律明白人举办调解实务技能专题讲座,并立足辖区家族观念强、热心乡贤多等特点,引入乡贤参与调解;发挥专业优势,法官靠前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个案调解指导40余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村委会出具函件不规范问题发出司法建议,联合镇干部走访听取该村委会反馈意见,助力规范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履职,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建立示范诉讼机制,针对案件事实、诉讼请求基本相同的群体性纠纷,通过示范案例增强当事人对同类案件的结果预判,成功化解跨翔安、同安两区长达8年的涉农种苗产品责任纠纷系列案84件,实现“以讼促调、以讼止讼”效果。

抓调研解难题。立足法庭职能,注重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变“被动解纷”为“主动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到“少讼无讼”转变;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实质性诉源减量为目标的督促程序优化机制研究》专题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大嶝法庭建设力度,为临空纠纷解决补足短板;把法庭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同司法大数据应用相结合,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呈报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找准基层治理薄弱环节,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聚合力筑平安。以诉源共治为抓手,加强法庭与司法所、派出所横向联动,主动靠前对接15个基层组织,建立与镇街的常态化联络制度,做到“镇街吹哨、法庭报到、即接即办”,7次接办、参与镇街信访研判、征拆会诊等法律事务;马巷法庭就城中村治理中涉及的共有物纠纷、不动产权属争议、相邻权纠纷问题开展法律研判并向镇街提供意见,及时引导村委会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新村建设过程遗留的法律纠纷,直接避免系列诉讼案件产生,推动城中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深化军地协作互动,与区人武部建立涉军纠纷案件调解衔接机制,设立涉军法律服务联系站,依托区人武部辐射辖区所有驻军部队,打造部队官兵与法官日常联系和解纷枢纽,精准帮扶解决官兵涉法难题,为军人免除后顾之忧;与厦门市第五医院互助共建,由法庭对接涉医纠纷,今年3月份以来,指导化解医疗纠纷3起,让患者、医疗机构的从业者共享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翔安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今后,翔安法院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树牢能动司法理念,坚持源头治理、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更大功夫,坚持服务导向、不断建强素质过硬队伍……持续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努力建好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更高水平的法庭建设,服务更高水平的基层治理。”(余乃鎏 蔡礼节)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