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向天下邀请!

“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
作为全国唯一在名字中冠以“福”字的省会城市,福州拥有得天独厚、富有地域特色的“福”文化,在中华福文化发展史上抒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福州闽江之心全景
有福之州,何以为名?
日前,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行的“有福之州”文旅推介会揭秘了这座千年福城的幸福密码。
2200多年前,闽越国的“第一笔”落于福州,福建的第一个城郭登上历史舞台。
福州三坊七巷
三山两塔,派江吻海,山水交融,钟灵毓秀。福州拥有58座山体、156条内河,青山绕城、河网纵横,公园星罗棋布。
福州乌山
131公里长的山地步道与501.7公里滨水绿道、200多条传统老街巷紧密相接,379个串珠公园、1000多个街头公园举步可达。
福州福道
“福州有画卷之美,青山叠翠,清澈绵延。”中国当代画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生长于福建,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着别样的感情。在他看来,福州的美也是充满烟火味和人情味的。
据了解,福州是全国最绿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福州森林公园古榕
今年10月,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是全球5个被授予这一荣誉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闽江
有着“中国温泉之都”称号的福州浸润着茉莉花香,常年氤氲温润气息。
福州温泉
而“云中的村落”鼓岭,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早在清光绪年间就被外国人青睐,有人自发在这建了“度假村”,并以鼓岭当地方言命名为“Kuliang”。
鼓岭全景
在这个神秘的“Kuliang”,有一段感人至深的中美往事。
1901年,还在襁褓之中的密尔顿随父母乘海船来到中国,在鼓岭度过了10年令他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1911年,密尔顿全家回美,一别竟是永远。他一生中都日夜梦想着再回到中国故园,却一直未能如愿。临终时刻,他不断念着“Fuchow Kuliang”,并嘱咐妻子伊丽莎白代他回归。
可“Kuliang”究竟是哪儿?在海量中国地名中,伊丽莎白一头雾水,却又魂牵梦绕。1991年秋天,伊丽莎白在密尔顿的遗物中发现了11枚盖着“Fuchow Kuliang”和“福州 鼓岭”的邮戳。近百年的邮票保存完好,清晰可辨,密尔顿先生未竟的寻乡梦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留美期间与伊丽莎白夫人结下不解之缘的刘中汉先生听闻此事,写下了《啊,鼓岭!》一文,讲述密尔顿夫妇漂洋过海穿越百年的旷世寻访,最终促成了鼓岭梦圆。
见证中美友谊佳话的避暑胜地鼓岭
只要感情真挚,友谊一定会穿越时空、跨越山海。“希望当年和当今的‘鼓岭之友’都能常来‘中国·福州·鼓岭’。”刘中汉说。
“云中的村落”鼓岭
故人有情,在福州福地,“人”是城中美丽的风景。灵秀的水土滋养出一代代英豪,孕育出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和自立自强的家国情怀。
福州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故事名垂青史;闽浙总督左宗棠与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在福州设立船政,开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先河。
福建船政
中国近代约60%的海军军官出身于福建,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陈绍宽等人被誉为“闽系海军”的杰出代表。
作为久负盛名的“海滨邹鲁”,福州还曾涌现出严复、冰心、林徽因等名人雅士,现有福州籍院士74人,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有“人”,便有“烟火气”。
品福山海,食在福州。2200余年的山海交融形成了海纳百味的饮食文化,福州“好味”令人垂涎。
闽菜之王“佛跳墙”、年销售30亿粒的Q弹鱼丸、“以肉包肉”的“太平燕”……
鱼丸
太平燕
“福”藏留香处,食在山海间。纳百祥、聚万福,福州的滋味广汇四海通达中原。
闽江奔流,连接福建近一半的面积,带来了肥沃平原和中原移民;而后海洋接力,把福州推向世界,繁盛了港口贸易和海外新思潮。
福州罗星塔
近代以来,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烟台山因其地理位置成为闽江与世界交流的枢纽。
福州烟台山
先后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11所教会学校相继落地。也因此,烟台山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向海发展的福州,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出口份额占中国茶叶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摘得了“世界茶港”的美誉。
福州茶山
回看福州的城市LOGO,“有福之州”融合了三坊七巷闽派民居元素的线条,与榕树符号相衔接,象征着福州历史与自然生态结合。
福州的城市LOGO“有福之州”
“今天,福州在城市规划中很好地保持了历史文化的遗产,注重人居环境的营造,体现了秉持人和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态环境的理念,打造出了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高品质城市风貌。”范迪安如是说。
福州上下杭
放眼未来,在2035远景规划中,福州将“成为联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台湾、辐射中西部,通往‘海丝’的国家中心城市”。
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有福之州向天下客发出盛情邀请:来有福之州,逛福山福水,泡金汤福泉,品茉莉福茶,感受福州之美,同做有福之人。
(图/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