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福建省两会
百秒说福建丨福建人“向海而生”的“本能”,千年没变
福建在过去一年有不少“大事发生”:一场会上民营经济“提档了”、一个文件让两岸融合“提速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让对外开放“提质了”……这些事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向前的“江河”,让福建高质量发展的这艘“大船”,行得更快、更远。2024年福建省两会来了,人民网福建频道特别推出短视频系列述评,一起来看。
出国为啥容易碰上福建人?
福建有不少“华侨村”,福建人是出了名地爱“闯世界”。有158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居住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可不是容易碰上吗?
可以说,“侨务大省”这个名号,放在福建“身上”再合适不过。
“走亲戚走亲戚,越走才会越近”,就在去年底,侨胞在福建来了场“联欢会”——首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建举办,超过千名远道而来的“客人”聚在一起,谈谈现在、聊聊未来。
福建人听过很多“回馈桑梓”的故事。比如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因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于是回国创办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即使他的企业因世界经济危机而碰到经营困难,依旧倾尽所有把学校办下去。
许许多多像陈嘉庚这样的爱国华侨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而福建也“张开双臂”拥抱这些海外游子。
厦门特区,因台因侨而设;第一个“侨”字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在福建福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诞生于厦门。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实际利用侨资390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过80%。
处于东南沿海,从古到今,“对外开放”就像是福建的一种“本能”。这些年,大门越开越大。
去年,我们迎来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海丝”东方起点的福建,盘了盘手里的“干货”,发现收获不少: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获批了;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福建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开工了;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大通道,建成了;诞生于福建的“菌草技术”,在国务院发布的白皮书中,落笔了。
“敢闯、会闯”的福建人也积极走出国门,到海外开矿、建厂,做生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奔赴”。十年间,福建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近1400个。
不少福建人是听着海浪声长大的,长大以后,海浪声依旧,但福建人眼中的海不只是海,而是更宽阔的天地,和更遥远的未来。纵使千年走过,福建“向海而生”的“本能”不会变,“大门常打开”的决心也不会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