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凝心聚力“护好水”,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人民网福州1月22日电 (记者林晓丽)“南平全面提升河湖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流域水质Ⅱ类水以上全域好水目标,切实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近日,在2024年福建省水利工作视频会议上,南平市水利局局长黄旭晖如是表示。
南平能够始终做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在于一桩桩、一件件务实举措,织密水利“防护网”。黄旭晖在会上介绍了具体经验。
“协同作战”合力治水
南平深化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护四级穿透责任体系,形成河长牵头负责、部门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的“协同作战”治水合力。
一是分析+调度,体系化治水。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季度一研究、分管领导一月一调度,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一月一推进、分管领导一周一例会推动,河长办一函一单落实”机制,定期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河长办综合平台作用,组织成员单位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立法+执法,法治化治水。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立法的重点领域,构建护山、护水、护绿、护大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率先探索建立生态联合执法、“林长+河湖长+公检法三长”协作等机制,设立生态巡回法庭,成立生态仲裁院、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形成环境问题联排、矛盾纠纷联调、巡回审判联开、司法保护联动的司法协作新格局。
三是政府+社会,多元化治水。将每年3月22日设立为“河长日”,组织各级河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间志愿者集中开展巡河护河活动。
“天地网”一体推进
南平坚持以数字赋能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借用国土卫片图斑监管模式,提升河湖监管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一方面充分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巡查,市河长办督查组不定期进行暗访,重点对水利部平台、省河长制平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核,实现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提升。
另一方面将河湖“四乱”整治工作纳入“三化五定”闭环管理,形成责任清单,实施线上审核、跟踪督导、线下复核、会商研判、回头看“五步工作法”推动河湖“四乱”问题整改闭环销号。
同时,开发南平市空天地智慧河长平台和“河长通”APP,创新建立“电子河长”巡河管理机制,通过整合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及业务数据绘制“一张图”,融合信息报送、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实时掌握各级河长巡河护河动态信息,形成问题发现督办、巡河事件上报、执行落实反馈等动态监管长效机制。
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
2023年,南平市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填补上下游河长交接、前后任河长移交、跨流域河长协作的空白区,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一盘棋”的治水新格局。
巡河交水制,即抓住各级河长这一“关键少数”,从制度上压实河长巡河治水责任。以流域为单位,所有河长每月(季)联合巡河会商,交接水质清单、问题清单和督导清单;前后任县、乡、村河长工作调整1个月内,交接水质清单、问题清单和工作清单。持续延伸拓展,组织开展跨地市、跨省域巡河交水活动,协同管护好出入境水质。
同时,针对管河护河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对各级河长提出了具体措施、目标和任务,常态化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动态闭环管理。去年11月,南平市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Ⅱ类水以上。
全域创“五星级幸福河流”
2023年南平市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全域创成五星级幸福河流,环带内11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均达到福建省五星级幸福河湖评价标准。
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国家、省级重点治理项目建设,变被动治为主动防。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综合运用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天地一体化”监管。
坚持用项目的理念抓生态修复,围绕闽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能力建设五大类重点工程166个,完成投资48.07亿元,高质量提升闽江流域生态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