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来泉州府文庙,寻觅“光辉岁月”

2024年01月30日09:0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29日下午,龙之八子“负屃”塑像被安放在泉州府文庙前,它身着“状元红”大褂,怀抱“敖读册”(在闽南语中是“会读书”的意思),吸引了一众市民前来“打卡”。人民网 黄东仪摄

人民网泉州1月30日电 (黄东仪)泉州府文庙是福建泉州的22处世界遗产点之一,与其他地区同级文庙相比,泉州府文庙建筑规模位居“中国东南七省文庙之冠”。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馆员何振良介绍,这种堪称“破格”的建制背后,有着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政治方面,南宋朝廷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部分皇族成员迁居到当时远离战火、社会安定、交通便利的泉州并掌握地方要职。同样位列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的南外宗正司正是管理这批迁泉皇族的机构。由此,南宋泉州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治“陪都”的地位。

经济方面,泉州市舶司(功能相当于今天的海关)自北宋设立以来极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据有关史料记载,到南宋极盛时期,泉州市舶司年收入约占南宋朝廷全部年收入的四十五分之一。地方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多年以来,泉州在修复文庙过程中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文庙原始风貌。得益于此,今天我们走进泉州府文庙,依然能从桥、柱、石、瓦间觅得宋元泉州学脉鼎盛的“光辉岁月”。

泉州府文庙泮池和大成殿。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泮池和大成殿。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主祀的孔子像采用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的布衣孔子形象。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主祀的孔子像采用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的布衣孔子形象。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内珍藏的“青云路”石碑。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内珍藏的“青云路”石碑。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泮桥桥头的象形石雕,见证着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泮桥桥头的象形石雕,见证着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网 黄东仪摄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网 黄东仪摄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