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泉州|90后木偶戏演员蔡思雅:台下行得正,台上才能演得真
两秒钟,四只手,同时操控36条线,一瞬间,“媒婆变仙女”。这是泉州提线木偶剧团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活——木偶变装。
木偶变装表演现场。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泉州提线木偶戏起源于秦汉,2006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古老的泉州木偶戏在不断转型,用创新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指导,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局、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网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福建泉州举行。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蔡思雅现场讲述了泉州木偶戏的传承故事。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蔡思雅现场讲述。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一提一走百出戏,一线一偶千年艺。泉州木偶的提线多、操控难,最复杂的木偶达到36条线以上,十指悬丝张弛有度,才能让木偶灵活自如。蔡思雅刚开始学木偶戏时,师父给她上的第一节课是“艺德”。“台下行得正,台上方能演得真。”蔡思雅说,透过手中的36根丝线,将德行注入木偶身上,赋予其生命,在舞台上演尽世间百态。
学习木偶戏至今17年,蔡思雅经历过三次“转型”:最开始因为声音浑厚,被定为小生的角色;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她更适合青衣旦,于是有了人生中第一次转行;来到剧团后,有了更扎实的基本功积累,她开始挑战三米高台,尝试武旦这个新行当。
和蔡思雅一样,古老的木偶戏也在不断“转型”,向“新”而生。如今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告别了家班、民间戏班的传承模式,转向国有剧团的集体性传承,为传统艺术闯出了一条新路。
现在,10后开始加入到木偶戏的传承中来,90后的蔡思雅也当师傅带徒弟了。能亲手把这份流传千年的指间绝技传下去,蔡思雅感到很自豪。她说:“我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与非遗‘偶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