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向海泉州|文物修缮专家刘大山:用双手守护历史根脉

2024年02月05日17:3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中国有个成语叫“偷梁换柱”,你知道它最初的含义吗?它指的是在不触动整体建筑结构的情况下,更换大梁、柱子,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修缮技法。在修缮泉州府文庙时,文物修缮专家刘大山就和同事采用了这个方法,成功拆换大成殿上部木柱,避免在修缮中造成二次破坏,达到最小干预的目标。修缮完成后的文庙稳固如初。

2024年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指导,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局、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网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泉州举行。七十多岁的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刘大山受邀登台,现场分享他的文物修缮故事。

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刘大山现场讲述。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刘大山现场讲述。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当天,很多嘉宾上台时都带来了宝贵的历史物件,而刘大山带来的是一双手。他这一双手,修了46年的文物。

刘大山说,他生在洛阳桥边,长在洛阳桥边,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用自己的双手把洛阳桥修缮保护好。1993年,国家文物局核拨近700万元修缮保护资金,由他来主持修缮这个世界上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他的梦想实现了。

“为了修桥,我根据每天的海水涨落规律排班,趁退潮时抢时间来完成水下的作业。修复后的洛阳桥,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它的历史价值。”回忆当时的修缮过程,刘大山历历在目。后来,刘大山又陆续主持修缮了泉州府文庙、天后宫、华安二宜楼、都江堰二王庙、韶山毛主席旧居、山海关长城等83处国保文物。

凭借一手修文物的功夫,刘大山成了省文物专家库专家、省级非遗传承人,收获了很多荣誉。他说:“这辈子干了这件有意义的事,值了!”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