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向海泉州|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八百年梨园戏,来点“新玩法”

2024年02月05日17:3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鼓声一起,生旦净末丑外贴七位梨园戏演员在舞台上亮相,身着戏服、身姿绰约,轮番展示梨园戏的经典动作,古老的南戏尽显风流。

2024年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指导,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局、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网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福建泉州举行。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受邀登台,将舞台打造成了一个多线叙事的“平行空间”,用鼓声、戏曲、故事融合出一场梨园戏的“创新实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现场讲述。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现场讲述。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曾龙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父母都是梨园戏演员,母亲曾静萍是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在梨园戏里“泡”大的。但很长一段时间,梨园戏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曾龙并不感兴趣。直到大学毕业第二年,他跟随泉州梨园戏剧团到欧洲巡演,海外观众的热情给了他极大震撼。

“在法国表演开场前,全场黑压压、静悄悄的,大家在后台都很紧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是不是没有观众啊?演出时,全场还是静悄悄的,静得都害怕。”曾龙说,直到演员们出来谢幕,全场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返场谢幕后,掌声又起,再返场。

“当全场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我终于看清楚了,台下黑压压整齐坐着的几百观众,竟然全是法国小学生。”曾龙完全无法理解孩子们的投入和热情,特意跑去观众席,意外发现时任法国驻华参赞正蹲在入场口。原来,他迟到了,又怕站着挡光,就一直蹲在门旁,一边听戏,一边忍不住连连鼓掌。

“那一刻,我心头一热,我问自己,这么好的梨园戏就在我身边,我为什么不看?凭什么不看?”曾龙说,这一个多月的国外巡演,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那一刻他决定,回家乡做梨园戏。2014年,他从北京回到泉州,再次“泡”进梨园戏的世界。

压脚鼓表演。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压脚鼓表演。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生旦净末丑外贴七位梨园戏演员在舞台亮相。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生旦净末丑外贴七位梨园戏演员在舞台亮相。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古老的戏曲走近年轻人,首先要给年轻人一个认识它的机会。八百年梨园戏,是时候来点“新玩法”了。

曾龙团队开始探索老戏新演。在小梨园戏流派传统剧目《吕蒙正·过桥入窑》演出中,他们曾尝试三天三场表演不重样:第一场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版;第二场演员不带妆表演;第三场现场撤掉所有座位,乐队停在门口,演员走戏,观众就跟着演员一起走。大门敞开,门外是人山人海的上海新天地酒吧街,门内是八百年的梨园戏。

《陈三》古本中有一折经典的独角戏《大闷》,讲述五娘闺房中女孩子在深夜思念爱人陈三。曾龙团队引入了“平行时空”的概念,把不同时空发生的故事同时呈现在舞台上,汇成时空交错的戏中戏。演出效果非常好,吸引了很多从来没看过梨园戏的新观众。

旦行演员根据嘉宾讲述内容同台展示梨园戏基本表演程式十八步科母。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旦行演员根据嘉宾讲述内容同台展示梨园戏基本表演程式十八步科母。泉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一台梨园戏,唱了八百年。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到底来自哪?在曾龙看来,“不忘本,也不吃老本,遵循戏曲艺术的本体,是梨园戏创新的底线,也是‘宋元南戏活化石’传承至今的生命线。”

(责编:关喜艳、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