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福州这家“科研新生代”探索走出新路子

黄东仪
2024年03月27日10:4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闽都创新实验室(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是福建省首批四家创新实验室之一,总部位于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8日至20日在福建、江西调研。在闽都创新实验室,李强了解实验室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情况,充分肯定推进产学研融合相关做法,希望他们在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继续探索、走出新路子。

据悉,从2019年9月获批筹建至今,这家“年轻”的新生代科研机构已突破稀土医用光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80多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36件、PCT国际申请22件,孵化成立高技术企业12家,落地转化创新成果62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机制创新是促进创新的点火系统。走进闽都创新实验室的展厅,“创新体制机制”栏目中的愿景见证着这家新生代科研机构的努力和收获:把实验室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科技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目前,闽都创新实验室已在人事人才、资金财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等方面发布了60多项制度,为激发实验室创新潜能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闽都创新实验室。人民网 黄东仪摄

闽都创新实验室。人民网 黄东仪摄

任人唯贤,抓创新不问“出身”

通过在平方毫米级的印刷面积内生成具有海量信息的随机纹理图像,量子云码为每个物品打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闽都创新实验室项目研发团队发明的中国完全自主可控的第三代编码识别标准——量子云码,目前已服务于中钞造币、福耀集团等750多家政府单位及国内外知名企业。

量子云码技术通过一物一码对产品进行质量管控,解决假货与销售渠道管控失灵问题。图为带有量子云码防伪标的福耀玻璃。人民网 黄东仪摄

量子云码技术通过一物一码对产品进行质量管控,解决假货与销售渠道管控失灵问题。图为带有量子云码防伪标的福耀玻璃。人民网 黄东仪摄

2021年,只有本科学历的量子云码研发团队负责人带着初具雏形的量子云码技术回到家乡福州,加入闽都创新实验室。

“只有本科学历,在传统科研院所担任团队负责人,是比较困难的。”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郑发鲲说,“但我们觉得,只要能为国家作出科技创新贡献,都应得到全力支持。”

依托闽都创新实验室,量子云码研发团队孵化成立了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数字经济未来“独角兽”企业,2023年度销售收入达1亿元。

目前,闽都创新实验室拥有全职、双聘科研人员450人,其中院士8人(含双聘5人),国家级人才30人,博士及博士后256人。

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闽都创新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建立灵活的人员聘用制度,支持全职、全时、双聘双跨;实行多种形式的薪酬制度,包括协议薪酬制、年薪制、基本薪酬+激励绩效等,使引进的优秀人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科技攻关中去。

产研融合,让创新成果坐上转化“直通车”

在亚运会网球训练场、韩国体育馆场、印度洋渔场、西班牙工厂,来自福建中科芯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荧光陶瓷LED灯具发出稳定而明亮的光。这种LED灯具背后的科技支撑,正是来源于闽都创新实验室。

据了解,闽都创新实验室洪茂椿院士领衔团队此前克服大面积陶瓷片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推出千瓦级陶瓷光源,并应用于照明灯具。目前,这类产品销售额年均上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约10亿元。这是闽都创新实验室成果成功转化的典型案例。

应用荧光陶瓷光源LED光源技术的万瓦级远洋捕鱼鱼灯。人民网 黄东仪摄

应用荧光陶瓷光源LED光源技术的万瓦级远洋捕鱼鱼灯。人民网 黄东仪摄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此,闽都创新实验室着力塑造产与研的“双向奔赴”:既要让实验室创新成果“走出去”,也要把企业核心需求“亮出来”。

为了激励科研人才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支持实验室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走出去”,闽都创新实验室设置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试点实施成果赋权给研发团队,将成果转化收益的70%奖励给研发团队,探索人才室企互聘共用机制,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

在对接企业方面,闽都创新实验室摸索出“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揭榜挂帅”“赛马”等模式,并已形成若干成功案例。

“我们有两个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和产业咨询委员会。”郑发鲲介绍,实验室会积极“牵线搭桥”,从科研项目引进开始,就让产业方、资本方和学术专家一起参与对项目的评估,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无缝衔接。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