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

2024年04月16日17:32 |
小字号

为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八闽大地,面向海内外全面铺展开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推出“九个篇章”,提供“菜单式”实践指南,7400多支实践队、23万多名学生、近5300名教师投身社会实践。

探源中华文明

福州大学实践队赴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展专题学习

福州大学实践队赴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展专题学习

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实践队前往平潭、龙岩漳平、福州闽侯等地,走访奇和洞古人类遗址、壳丘头遗址群和昙石山遗址。为传承侯官文化,实践队于侯官的地理坐标上聆听“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等侯官先贤事迹,参与《古厝里的中国》拍摄,用手语深情演绎歌曲《侯官是我家》。探寻朱子文化的人文精神魅力,探访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和五夫镇,通过“听”“说”“读”“写”“悟”,深切感受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赴福州马尾参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文化遗址,实践队聆听专题讲座,切身感受先贤们向海图强的奋斗足迹,体悟船政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与价值。

传承红色基因

福建理工大学实践队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学习

福建理工大学实践队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学习

岁月奔涌,日新月异的万里江山,红色旗帜代代相传。开展专题教学,实践队前往龙岩、三明等革命老区,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古田会议旧址,以“走、拍、讲、写”等形式,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讲好福建红色文化故事。实践队前往多地革命老区的医院、博物馆、档案馆、革命旧址,探源红医文化,重温峥嵘岁月。实践队参加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新春茶话会,与前辈们共同唱响《新四军军歌》,将红色文化外奏于音,内润于心;前往辽宁省,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深刻铭记历史。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实践队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开发红色档案文化产品,把党的创新理论带到田间地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中华文脉

黎明职业大学“世遗南戏”社会实践队下乡体验高甲戏

黎明职业大学“世遗南戏”社会实践队下乡体验高甲戏

江河沃土,寻脉而往。实践队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舶司遗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地,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的申遗故事;前往龙岩市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关注世遗土楼的保护与发展,将论文写在了永定崇山峻岭间的古老村落里。深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厦门市同安传统锡雕技艺传习中心等地,实践队探寻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现状,推出非遗有声地图。远赴海外,实践队开展侨批主题调研,书写着中华文脉贯穿传统与时尚、历史与未来的新故事。

领略“闽人智慧”

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探寻蟳埔文化

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探寻蟳埔文化

山与海的交响,铸就“闽人智慧”鲜明底色。实践队来到福建花灯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福州市西园软木画工作室等地,学技艺、长见识,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细细品读闽人匠心。发挥专业特长,实践队以“送王船”文化为元素设计IP形象,拍摄相关纪录片,用视角独特的数字影像记录世界非遗的文化魅力;为永春香醋、德化陶瓷、簪花手艺、木偶戏表演等配以多国语言介绍,打开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海外窗口。实践队进展馆、进企业、进乡村调研学习,深刻领略“晋江经验”“3820”战略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在守正与创新中坚定自信自强,激起“闽人智慧”的千层浪。

礼敬精神文明

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开展支教活动

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开展支教活动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师生组建健康科普实践队,前往福建、浙江、河南等地的乡村、社区、学校和科技馆,开展健康科普宣讲、CPR急救技能培训、支教服务等活动。对话先进人物,实践队与“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红军老战士邓剑雄等面对面座谈,参观南平市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学习先进事迹,汲取榜样力量。送“福”进社区,实践队联合福州市文联等十余家单位开展春节“创福·传福·送福”民间文艺进社区活动,走进多个小区献祝福、送温暖。服务教育事业,实践队暖心送教,参加小学生冬令营、反哺中学母校,用真行、真情、真心、真意共筑精神文明。

探索数字赋能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利用“VR”体验、描绘嘉庚画像等形式开展“童心向党 史颂嘉庚”宣讲活动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利用“VR”体验、描绘嘉庚画像等形式开展“童心向党 史颂嘉庚”宣讲活动

文化滋养科学精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实践队前往红色革命旧址,探索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有效路径。深入调研三坊七巷,实践队推出“云上坊巷”数字地图等项目,用数字化助力古厝保护工作,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践队赴泉州市安平桥了解闽南童谣《烧塔仔》的诞生、发展与现状,通过AI技术生成童谣配乐和影像,为闽南童谣注入新的活力。以远程协助技术为媒,实践队将有知识、有趣味、有温度的文化服务的延展到西藏地区的儿童手中。

助力乡村文旅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赴大坪村展开学习调研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赴大坪村展开学习调研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实践队赴光泽县华桥乡吴屯生态茶园、止马镇杉关生态示范园,探索红色文化和茶叶的创新融合。前往“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莆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等地,通过老师讲授、成员担任讲解志愿者等方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来到南岩村,实践队办起了环保手工皂工作室,手把手地教学,帮助村民“皂”就特色产业。队员们化身宣讲员、志愿者、带货主播等角色,多形式为乡村文旅打造新优势、打开新空间。

贴近宣传舆论

集美大学师生参观厦门日报社融媒体指挥运营智慧平台

集美大学师生参观厦门日报社融媒体指挥运营智慧平台

实践队前往数十家主流媒体,了解不同类型媒体的运作方式及其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师生踏上主播台,实践队体验新闻人的工作环境,近距离观察AI主播播报天气,对新旧传媒交织发展浪潮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实践队与老报人、新媒体创始人热烈交流访谈,追忆传统媒体时代的辉煌历史和感人故事。根据泉州本地特色文化,实践队融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设计出原创IP刺小桐和温小陵,以青年视角唱响时代之声。

增进交流互鉴

厦门大学“颉颃计划”寒假海外社会实践队

厦门大学“颉颃计划”寒假海外社会实践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跨越海峡,闽台青年学生组团开展实践,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建校史、表演木偶戏等活动,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多维度追溯文脉同源。不远万里,华侨学生返乡开展支教华文学校、调研侨团侨企、社会义工服务等系列活动,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实践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中东欧传扬中华文化,为各国青年打开了读懂中国、了解福建的文明交流之窗。

据悉,在本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学、研、悟、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研究论文、宣传视频、文创产品等成果。

下一步,福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开展主题社会实践的丰厚资源,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支撑、纵横贯通,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广阔天地间体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以青春的力量挺膺新时代,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图文由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提供)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