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书屋”到“书镇”,福建如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人民网记者 林盈
2024年04月28日15: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和美乡村的春风吹遍田园,书香浸满乡野。在福建,阅读搭乘着农家书屋、乡村书店、田园“书镇”回归村野,凝聚文化振兴的力量。

孩子们在书屋外玩耍。曾俊勇摄

孩子们在书屋外玩耍。曾俊勇摄

2010年,漳州市平和县下石村的一座书屋斩获世界著名建筑奖——“阿迦汗”建筑奖,引来瞩目。这座桥上的书屋,横亘于潺潺溪流之上,连接起两座乾隆年间的土楼。建筑主体由村里的希望小学课堂与钢桥组成,上部空间包含两个阶梯教室和一个小图书馆,下方是用钢索悬吊的钢桥。

据一位村民介绍,下石村以溪为界一分为二,两岸两姓家族曾世代矛盾,遂划渠为界,互不往来。桥上书屋的出现,通过知识连接起村民间的信任和沟通,剑拔弩张的两姓矛盾也在互动中得以消解。

如今,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已毕业离去,桥上书屋的意义继续向课堂外延伸。作为村庄文化交流的公共空间,这里仍是村民阅读、开会、观戏的文化生活“舞台”。

在下石村,书屋不只是书屋,更是纾农村公共活动空间之困、解乡村凝心聚力之难的尝试,为乡村的文化振兴提供一种别样视角。

如果说桥上书屋是一次“无中生有”的成功实践,那么在宁德市屏南县厦地村的水田书店则是“原汤化原食”式的活化案例。

曾经仅剩三面土墙的旧院落以水田书店之姿,在乡土中传续书香。受访者供图

曾经仅剩三面土墙的旧院落以水田书店之姿,在乡土中传续书香。受访者供图

“屏南四大书乡”之一的厦地村曾因人口外迁,导致古民居年久失修,破败倾塌。2015年10月,厦地古村启动修复工程,对老宅进行修缮。厦地村的“复兴”走上了轨道。

此后,先锋厦地水田书店、鱼羊木雕刻展示馆等相继落地,曾经的“残垣断壁”成了今日乡村文旅的“加分项”,仅剩三面土墙的旧院落以水田书店之姿,在乡土中传续书香。许多慕名而来的读者成了“回头客”。

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号召下,越来越多走进农村的书店、文化场所为乡村文化氛围塑造提供了有形的载体。以南京先锋书店等为代表的文创品牌,让深山中的“书香”飘出重岭,为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引流”的同时,也让文创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22年,屏南县31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30万元,文旅经济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书屋、书店式的“小环境”,在一些乡镇成为文化“景观”。当越来越多文化“硬件”进入乡村,精神文明环境建设正走向“质变”。

在龙岩市连城县县城,步行10分钟即可找到一个公益性“微型图书馆”——冠豸书屋。“我经常带孙子来看书,我自己有时也一待就是大半天。”连城县居民刘大爷是冠豸书屋的常客,对家门口的微型图书馆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图书馆里的氛围跟在家不一样,不少学生相约学习、看书,良好的环境更能让人静下心来。

龙岩连城县的冠豸书屋已是当地人阅读生活的一部分。连城县宣传部供图

龙岩连城县的冠豸书屋已是当地人阅读生活的一部分。连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起,连城县依托县图书馆,在当地构建起“一馆带N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9座“冠豸书屋”辐射城区和60%的乡镇,31.8万册书籍走出县图书馆,流向城乡各个角落。在乡村等地区,农技、生活等各类读物成为当地读者的实用之选。

据统计,2023年连城县常住人口约24万。2023年1-11月,连城县图书馆(含“冠豸书屋”)书刊外借量19万册,进入“冠豸书屋”读者数量14.5万人次。知识的星星之火在一座座“微型图书馆”中渐呈燎原之势。

在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文化需求各有不同,农技种植、文化文艺、休闲康养等群众个性化需求出现分化。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信息的多元渗透也使知识汲取变得浮躁,沉浸于手机游戏、短视频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的乡村生活方式,在福建,一些新的探索试着寻找答案。

在悦读空间中做手工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在悦读空间中做手工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距离厦地村不远的前汾溪村中,文化品牌“大梦书屋”设立了一个集阅读、餐饮、美学生活、社区发展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大梦悦读。

该空间现由长期驻地的社会美育公益团队“乡野艺校”运营。“乡野艺校”已在前汾溪村深耕数年,深度参与了村子的改造和活化,并通过公益教学、美育互动等方式,带动村中男女老幼成为乡建乡创的“主力”。

基于紧密的社区关系,热爱乡土、扎根乡村的文化“操盘手”在村民眼中就是“自己人”,文艺空间的距离感因此消解,村民对文化活动的接受度更高。

阅读小镇一隅。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座依山傍海的“阅读小镇”,正尝试营造一个更大的书香环境,具象化“诗和远方”。

平潭龙海·阅读小镇涵盖平潭岛上的五个村子,以六秀、安海自然村为阅读核心圈,包含自然山水阅读区、农耕文化阅读区、滨海休闲阅读区等多个区域。

“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能随时欣赏田园风光,随意坐下看书,享受阅读之乐、乡野之趣。”小镇负责人介绍,小镇中有书屋、书院可供阅读、学习,也有风景区、玫瑰产业园、现代蔬菜大棚、阅读公园等不同区域提供研学、旅游体验。如此一来,便可满足“阅有字之文,博览古今;读无字之书,品自然山水”的多元需求。

平潭岛上的田园“书镇”。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数字化阅读趋势,阅读小镇中还配备5G智慧铁塔及电子阅读广场,以数字化满足阅读“刚需”。此举也推进了乡村数据资源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了解,龙海阅读小镇中囊括45个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入8500多万元,十余位乡贤回村成立相关企业。可以说,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市场资金共同参与,才有了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世外书镇”。这也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化、市场化探索提供了现实样板。

从“书屋”到“书镇”,文化振兴的大潮下,在福建,乡野中的书香正在回归,阅读“走进”乡村的探索还在继续。

(责编:吴舟、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