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助村” 真心促“振兴”——福清市驻村第一书记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福建省福清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一线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他们凝心聚力强组织,脚沾泥土摸实情,提升产业谋发展,办好实事解难题……他们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心在一起,在乡村的田畴沃野上描绘出一幅幅助农兴农的“好丰景”。
把牢基础关,当好基层党建的“带头人”
驻三山镇魏庄村第一书记林雪梅深知,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才能让村里找准发展“定盘星”,才能让群众找到干事“主心骨”。
林雪梅积极践行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乡贤带动“三带”工作法,通过“党建引领+清廉村居”文化建设,以“廉能量”鼓干劲,以高质量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她带头亮明党员身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全村雨污管道分流、村道“白改黑”、弱电下地、大型变压器迁址等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她的领导下,支部活力大大增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魏庄村党支部从她驻村前的“一星级”跃升为“五星级”,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在持续提升组织力的同时,林雪梅还着力做强特色产业。了解到村内因产业发展落后而流失大量劳动力,她立足山水资源,引进孔雀园项目、推进全村夜景灯光布置,以“魏庄越鸟,明月金翠”为主题,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优势,做好宣传工作拉动旅游业,倾力打造“魏庄村孔雀园”,调动各方资源组织举办接地气的古筝音乐节、风筝节、翰墨文化节等活动,吸引福清及周边县市区的游客前来观赏,形成集乡村休闲、娱乐、旅游为“一条龙”的特色文化品牌。
在她的带领下,魏庄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获得“福建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三山镇魏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雪梅(一排右一)带队参观魏庄村水库景观栈道
把稳发展关,当好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作为石竹街道洋梓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吴炎芳充分发挥“人脉广、资源多、信息活”等优势,围绕乡村治理、环境提升、文化建设等工作,当好牵线搭桥的联络人,为洋梓村不断引入各类优质资源。她沟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争取配套资金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她奔走住建、自规等部门,拓宽村与福政路延伸线主干道路口,并向交警部门争取到免费道路标识;她协调移动公司架设信号塔,解决村里手机信号弱的问题……
在一次次的奔走中,吴炎芳也在不断思考强村富民的新路径。
洋梓村三面环山、毗邻太城溪,生态环境优美,是发展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把美丽山水转为美丽经济,这才是洋梓村的‘生财之道’!”吴炎芳瞄准洋梓村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耕文化展览馆、户外露营地、百亩摄影基地等一批“网红”文旅项目,打造集鱼塘垂钓、户外写生、丛林穿越、瓜果采摘、民宿露营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目前,花千谷主营地(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五一”假期对外试营业,期间接待游客5余万人,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400万元。
从“引路”到“引入”,在吴炎芳的带领下,洋梓村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惊艳天下知”的转变,村民的“钱袋子”变鼓了,村里的“小花园”也更美了。
石竹街道洋梓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炎芳(一排右二)带游客体验花千谷主营地(一期)娱乐项目
把实治理关,当好美丽乡村的“合伙人”
“这条河的水质是否有问题,我们过去瞧瞧。”龙田镇东华驻村第一书记陈潮宇在走访时发现辖区一条河道淤堵,水质混浊。经了解,该河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先主要用于龙田军用机场排水,全长2.287 公里,涉及龙田镇东华村等4个村近万人口,周边几家水产品加工厂和村庄的污水未纳入城镇污水厂统一处置,严重影响村民生活。
为此,他与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进行现场踏勘、调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整改方案。期间,他多次奔波于市直各部门,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详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为河污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走访乡贤、召开乡贤茶话会,共商共议河污水处理工程的相关事宜,在他亮明党员身份带头干的感召下,热心商会和各位乡贤踊跃捐资,目前已筹资到账960万元,累计将达1000万元以上……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将于今年6月竣工。
在改善东华村环境的同时,陈潮宇深挖东华村水产产业优势,组织龙威等9 家企业“组团式”发展,建成“东华水产青年创客联盟”,助力东华水产打造产、购、销“链条式”发展,带动东华水产走出乡村,走上“云端”。
“青年创客不仅能给乡村振兴带来新产业,还能带来很多新想法。”陈潮宇说,近年来,针对乡村青年人才紧缺、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他努力通过打造回乡入乡平台、租金减免、奖励典型、结对培训等方式,全面推进“青年创客联盟”建设。
龙田镇东华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潮宇(中)现场踏勘河污水处理工程
把准群众关,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从机关到乡村,从陌生到熟悉,一都镇一都村驻村第一书记潘伟金开启了他的驻村之旅。他一步一个脚印走村串户访群众,了解到村民主要经营收入来自种植枇杷,但上山的道路都是黄土地机耕路,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村民步履维艰,车辆无法通行,路边沟渠常被淤泥堵塞,好几天才能晒干路面,严重影响村民开展枇杷农作和收成。他知道不能等、靠、要,便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基础设施,同时动员6家热心工业企业捐款帮扶村基础建设项目,推动建成6条共7.2公里的枇杷产业道路硬化项目,连通“枇杷兴农”致富路。
得知三岔路区域村民历年来通信不畅,潘伟金多次协调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最终为35户村民架设独立信号塔,解决该区域多年来没有通讯信号的问题。“自从信号塔建成以来,村民都借助直播带货这个平台,每家每户收入实现翻一番,这真是我们村的大喜事。”村民张小健道出农民的心声。
解难题,一心谋产业;访群众,全力解民忧。潘伟金说:“推进乡村振兴,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驻村的工作目标。”言出必行,他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在他驻村工作期间,一都村成功获得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和福州市 “一村一品”荣誉称号。
一都镇一都村驻村第一书记潘伟金(左)现场拉警戒线确认土地四至界限
乡村振兴正当时,美好愿景皆可期。玉融大地上,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奔跑,新的和美乡村故事精彩可期、未完待续……(图文由福清市委组织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