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海岛追“零碳”风,有啥妙招?
建功新福建,八闽大地在行动。近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福建频道发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体调研行”活动,聚焦新福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6月11日至14日,活动首站走进莆田市,围绕当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开展调研。
刚下完一场雨,海岛上一片绿油油,格外赏心悦目。
记者一脚踩进一个“公园”,只见一群鲜黄色建筑整齐划一,绿植环绕,鸟儿接踵飞来。
“我们全岛有11个行政村,目前实现全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靠的就是它们了!”湄洲岛湖石淉生态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滔指着那排建筑群说。
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林春盛摄
湄洲岛是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大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纵向狭长呈“S”形,状如眉宇。2023年岛上常住人口约3.31万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46.31万人次。岛上自来水来源于岛外,淡水来之不易,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污水是个大难题。
湄洲岛管委会科技副主任姚兴华介绍,近年来,湄洲岛着力打造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覆盖全岛的雨污水管网,扩容提标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打造起“中水回用工程”,以全岛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经历了建成投用、水质提升的两期建设,修建起贯穿海岛南北的中水输水管线和生态补水管线,实现污水“全回用”。
兰滔指给记者看的建筑群,便是污水处理厂。
“采用‘预处理+改良A2O(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处理后的尾水达标,通过中水回用管道,实现一水多用。这样一来,全岛绿化灌溉、道路清洗、渠道及池塘的补水以及小区和旅游公厕冲厕用水等,都不缺了。”兰滔说。
达到中水资源全循环利用,给海岛“大大减负”,而这项工程,仅是湄洲岛建设“零碳示范区”的其中一环。
湄洲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陈建兴摄
让海岛“绿”起来,推行园林景观生态低碳化,也是“重头戏”。
截至2023年年底,湄洲岛绿化覆盖率61.66%,位居全国海岛前列。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久久为功”的红树林种植,如今在海洋碳汇固碳方面发挥了大作用。
“2024年,湄洲岛将新种植红树林1000亩,争取红树林保有量面积达到1500亩,可实现年固碳765吨。”在红树林生态公园,来自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的陈燕萍告诉记者。
湄洲岛全社会碳排放约4.1万吨二氧化碳(CO2),主要源于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94.3%左右。2023年起,湄洲岛建立由福建省住建厅、莆田市政府、湄洲岛管委会三级工作专班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并编制《湄洲岛“零碳示范区”总体设计和建设方案》,从建筑绿色化、园林景观生态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交通绿色化、运营智慧化、新型电力系统八大方面出发,深度探索零碳示范区建设。
湄洲岛风光。许双萍摄
“零碳示范区”的建设,刷新了人们对这个“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的认知。不论是岛民还是游客,如今在岛上都能享受到“智慧生活”的便利和惊喜。比如,岛上有花朵风机、会追光的百叶帘、能发电的地砖,连路灯、热水器也是太阳能的……
“未来,我们想让上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查看到自己的‘碳排放’,号召全民做‘低碳达人’。”姚兴华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