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这个古镇,与各色非遗“双向奔赴”

2024年06月21日14:1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许正桃正在表演布袋木偶戏《隋唐演义》选段。人民网 李唯一摄

许正桃正在表演布袋木偶戏《隋唐演义》选段。人民网 李唯一摄

人民网宁德6月21日电 (李唯一)走进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77岁的布袋木偶戏传承人许正桃正在表演《隋唐演义》选段。除典籍故事,当地村民还将布袋木偶与快板相结合,打造了原创戏作进行展演。

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富溪古镇,浓厚的非遗氛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倾听传统文化韵律。

富溪镇的古街充满历史文化底蕴。人民网 李唯一摄

富溪镇的古街充满历史文化底蕴。人民网 李唯一摄

循声来到富溪村榨油坊,72岁的制油师傅游信玉抡锤、敲击、榨油,这是手工古法山茶油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此之前,用来制油的山茶树,已经经过了烘烤、碾粉、蒸粉、做饼等精细工序,去除沉渣,保证山茶油的纯度。

从事古法山茶油制作50年的游信玉现场抡锤榨油。人民网 李唯一摄

从事古法山茶油制作50年的游信玉现场抡锤榨油。人民网 李唯一摄

游信玉16岁起学习手工制油,是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山茶油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

“手工制作需要精益求精,就拿烘烤来说,为了保证质量,我们一般一次烘烤500多斤,让正反面均匀烘烤,如果太干或者太潮,都会影响山茶油的口感。”游信玉说。

如今,游信玉和当地的制油师傅们共同传承非遗,每天可制油400斤。他的儿子游廷建也继承了这门手艺,已成为第七代传承人。

竹钉鼓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彭招波将竹钉钉入鼓内。人民网 李唯一摄

竹钉鼓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彭招波将竹钉钉入鼓内。人民网 李唯一摄

往霞洋村深处走去,只见十几个村民围着各自的大鼓,一边转圈一边钉竹钉。

“竹钉是我们的特色。这和铁钉不同,竹钉可以做到几十年不生锈,鼓的音色完全不受时间和气候的影响。”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钉鼓制作技艺在富溪匠心传承120余年,第三代传承人彭招波已经做了快50年的竹钉鼓。

独具特色的制鼓产业正在成为乡村发展、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据悉,每年从这里手工制成的竹钉鼓可达百万件。

除手工制作竹钉鼓,霞洋村还制作推出腰鼓、拨浪鼓、徽章、手机壳、随身镜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霞洋村制作推出的拨浪鼓、随身镜、摆件等文创产品。人民网 李唯一摄

霞洋村制作推出的拨浪鼓、随身镜、摆件等文创产品。人民网 李唯一摄

在富溪镇,各色非遗“百花齐放”,正上演着一场场乡村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