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李子缘何撑起一个大产业?
山上,成片的李树正迎来丰收季,成群结队的工人上山采摘,将一颗颗小李果装进袋子里;山下,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开足马力,经过加工包装的李干、嘉应子、话梅粒等各式蜜饯,一批接一批地“走向”商超市场……
福州市永泰县素有“李果之乡”的美称,由李果制成的李干更是永泰有名的特产。截至目前,永泰全县共有李果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量近17万吨,以加工为主,少部分鲜食。
近年来,永泰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推动李产业转型升级,培优特色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特色山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过去,大部分李果被采摘下来,作为原料果送去加工,鲜果卖得少,综合经济效益较低。2017年以后,因为市场等综合因素,原料果收购量有所减少,传统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挑战。”永泰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乡村产业科科长张延晖一语道出转型之路并不容易。
为了破局突围,永泰县制定出台《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两果”从粗放型种植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种植加工模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聚智聚力;全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特色农旅结合项目,推动李梅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通过高位统筹谋划,永泰县李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精细化、标准化迈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
林程是永泰县顺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李产业标准化的受益人。
在顺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着将腌制好的加工果进行分级、退盐和浸糖。完成浸糖作业后再加入配料,就可以生产出不同风味的蜜饯产品。
“我们目前大概可以消化全县30-40%的李果原料果,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研发上市20多种李梅果饮、果脯、蜜饯,市场行情持续向好;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林程说,除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企业还在加快探索农旅结合,计划通过旧厂房改造,将种植生产、李梅文化和地方特色庄寨有机结合,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农旅项目。
此外,一系列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持永泰李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税务总局永泰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李产业是永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税务部门制定一企一策的税收服务计划,组建助农服务团队开展上门辅导,对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政策,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要发展,农民增收是目的。当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出的一揽子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农场主,把农民吸纳到农场,实现利益共享,共同致富。
华城农场内,漫山遍野的李树生机勃勃。朱艺摄
华城农场负责人魏福城介绍,该农场占地300多亩,亩产值超12000多元,可以实现30多名农民就业。此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场直接对接,确保了产品销路畅通。
正是得益于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促进永泰李产业结构优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永泰县全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特色农旅结合项目,推动研学观光旅游、蛋品加工、李梅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到“十四五”末,当地将建成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鸭笼养、稻鸭基地和李梅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