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莆田产业观察 | “中国鞋都”怎样造出“中国好鞋”?

人民网记者 林盈
2024年06月24日14:0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建功新福建,八闽大地在行动。近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福建频道发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体调研行”活动,聚焦新福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6月11日至14日,活动首站走进莆田市,围绕当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开展调研。

说起“莆田鞋”,不陌生。在当地,鞋履制作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手段,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技艺。而今,随着奔赴品牌高质量发展之路,“莆田鞋”已在赛道上飞驰。

日前,记者走进福建省莆田市,试图在千亿产值的鞋服产业链中寻找莆田走向“中国鞋都”的转型密码。

产业沉淀,养成“最强辅助”

2023年,莆田鞋服产业规模产值约1400亿元。曾经的“代工鞋城”非浪得虚名,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是莆田制鞋产业的底牌。

“一双鞋至少要经过1000个人的手。”这是在莆田制鞋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小小的莆田城年产鞋超16亿双,大中小鞋服企业多大4000余家,规上鞋服企业423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

在这里,关于鞋的生产线可以细分到一根线头、一条鞋带、一片鞋面……“一块鞋底都能有十几个专利”,每个组成部分的背后,又是一家或数家世界领先的生产企业。

早在上个世纪,莆田制鞋业就以技术、设备优势成为“代工”主力。大量海外品牌订单涌入,使得莆田制鞋技术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久而久之,成为拥有世界级生产力和规模的产业集群,“最强辅助”名副其实。

“你看这双鞋,鞋面上甚至看不出针车线的痕迹。因为线的颜色是匹配鞋面而制的。莆田产业链可以造出与面料、颜色相配的各种针车线,又好又便宜。”在接受采访时,青春之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景随手拿出一双自主研发的运动鞋举例。

一张鞋革在上市前需要经过多少道“考验”?

福建中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里,鞋革样品正经历检测。人民网记者林盈 摄

福建中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里,鞋革样品正经历检测。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福建中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品质经理朱惠娟在检测实验室中展示了“考题”的冰山一角:模拟在-15℃环境下行走数十万米而没有裂痕;与外物发生擦碰数千次而不产生擦伤;耐寒曲挠、耐磨、拉伸、剥离、撕裂、爆破、暴晒检验……

“在成为运动鞋上的一部分之前,一张鞋革要经历200多项化学品安全性能检测,80多项物理性能检测。”朱惠娟说。

数据显示,莆田市鞋服产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牵头或参与制定鞋类国家标准27项。莆田鞋拥有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成鞋耐折性能,可连续折叠5万次而不出现帮底开胶,多种性能远超国标水平。

研发破局,成就“黑马”登场

强力“辅助”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21世纪初,在经历低端生产线转移的行业危机后,莆田制鞋产业不再选择只以代加工“躺赢”,转而进行“内功”的修炼。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经历“分流”后,各自摸索出更专业、更垂直的赛道。

此后,一家家新材料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莆田鞋背后的“无冕之王”。

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新材料企业成为莆田鞋背后的“无冕之王”。陈斌 摄

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新材料企业成为莆田鞋背后的“无冕之王”。陈斌摄

时至今日,你可以在莆田看到:用125克旧衣服再造一双鞋面的纺织厂;通过废旧塑料再生切片技术,用5个矿泉水瓶生产一双高级鞋面的新材料企业;超临界发泡新材料制成的高性能环保轻弹鞋底,耗材节约35%,性能提升30%;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工厂2小时内造出一双鞋,比传统生产时间缩短9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30%左右……

拥有遥遥领先的技术,这里的生产车间生产出时尚舒适的鞋,还做到节约材料、节省人工。莆田制鞋产业如今有这样的局面,和走在前沿的研发水平密不可分。

“一家新材料企业的核心研发人员只有高中学历,靠自己钻研开发出了国际领先的材料技术,连研究纺织的教授都惊叹‘高手在民间’。”仙游县副县长李振海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样一则轶事,透露出研发创新的无限可能。

长年与国际一线品牌共事锻炼出的眼界格局,使从业者们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超强执行力。在一些制造行业还在尝试转换思路接受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升级时,在莆田制鞋产业中,“黑灯工厂”“5G工厂”已是寻常。

福建坤英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5G全连接工厂里,每片飞织鞋面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人民网 陈永整摄

福建坤英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5G全连接工厂里,每片飞织鞋面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人民网 陈永整摄

“AI在收集、获取、模拟消费者习惯方面很有优势,县里近70家规上企业几年前就都在设计环节里应用AI了。”李振海观察,制鞋产业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早已融入到设计等环节。

从品牌代工厂,到“技术入股”成为各“大厂”的合作伙伴,如今,手握技术的莆田企业能够挺直腰杆,靠实力说话。

一次次研发创新的突破给莆田鞋品牌带来的助力也是可观的。

十多年前从大厂走出来,郭景创始青春之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打造出自主品牌。郭景说,在跑鞋避震、防臭等研究设计取得突破后,自研品牌有了走出去的底气。如今,他掌舵的品牌坐拥100多项专利,定位中高端,主打自主研发“欧美标准中国智造”,已从福建滨海小城走向全球。

“每一双鞋都要印上Made in PT China,就是要告诉消费者,我们是莆田制造。”郭景说。

一路走来的莆田鞋企们都暗暗憋了一口气证明自己。休闲男鞋、时尚女鞋、老人定位鞋、儿童防丢鞋、雪地靴、护士鞋、战术靴……全面开花的莆田鞋品牌没有落入无序竞争的局面,而是各凭本事,靠硬实力成为细分“战场”中的“黑马”,在海内外市场崭露头角。

拥抱潮流,下一站“卖全球”

2022年初,在政府的牵头和引导下,由莆田市鞋业协会申报的莆田鞋业集体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以集体商标为“1”,莆田从整合产业供应链到提升品牌多维度发力,组建了全资国有企业及相关团队,形成“1+N”品牌矩阵。

202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发文,授予莆田市“中国鞋都”称号。

“莆田鞋”成为区域品牌,走进发展新阶段。如何让莆田制造的“中国好鞋”走得更远?

和几十年前一样,这一次,莆田继续拥抱时代潮流。电商,是许多莆田鞋企踏上“快车道”的新选择。

在电子商务布局较早的城厢区,莆田市电商小镇的“含金量”还在提高。该小镇前身是“安福电商城”,在“网购”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之前,这里就已是鞋类电商的“主场”。安福电商城的名字一度与“莆田鞋”紧密绑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电商小镇入驻的国内著名商标有20多个,本土自主品牌近百个。

“店铺很小、仓库很大、网络很畅、销售很远、效益很好。”莆田市电商小镇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颖瑛介绍,在多年规范引导和布局下,电商小镇已基本形成了代理品牌运营、自主品牌运营、平行进口知名品牌、工厂品牌合作、个性化定制、产品分销、个体户创业、跨境创牌、网红直播销售等十大运营模式,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不少莆田鞋从这里启航,搭乘网络的东风走向世界。

位于仙游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张力摄

位于仙游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张力摄

在仙游县,电商领域的渠道支持成为政府为鞋服行业提供的强力赋能。在直播带货尚未风靡之时,当地政府就陆续引进一批电子商务基地。2021年,仙游就拥有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在2022年获得全省唯一A级评价。

李振海表示,电商平台的引入给鞋服等当地产业带来了更多可靠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教会企业如何用好“电商玩法”。他介绍,电商生态加持下,有的鞋企一天就能卖出一万双鞋,“对新品牌而言流量是非常珍贵的。”随着电商平台在海外影响力的扩大,莆田鞋“出海”“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

与时俱进,勇立潮头。把一双鞋的生意做成千亿产业,莆田成为“中国鞋都”靠的不仅仅是技术。从“代工鞋城”到自主品牌突出重围,莆田鞋的“逆袭”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找准赛道,重视创新,“中国鞋都”的好鞋正走向世界。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