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环境投诉逐年下降 厦门以高水平生态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投诉同比下降25.48%”“今年上半年,双平台环保诉求2425件,同比继续下降”……15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该市涉环境投诉逐年下降明显,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厦门市共接收福建省12345平台涉生态环境部门诉求共1933件、同比下降0.10%;接收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信访投诉共492件、同比下降1.20%,全省排名第四。
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综合指数2.66,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同比上升4位,优级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质水比例、主要流域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省控小流域及“以奖促治”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省控小流域考核断面的优质水比例实现“三个提升”;近岸海域水质基本持平,功能区达标率、优良水质点位比同比持平,优良水质面积比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同比持平,全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5%。
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致力于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切实调和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
其中,除加强日常生态环境执法外,强化源头治理,采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用绿色标尺为发展设底线、画边框,是厦门的一大特色。
“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理要求,将全市划分为134个管控单元。”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工作人员介绍,134个管控单元中,包括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等47个优先保护单元,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人为活动密集区域等79个重点管控单元,而不同的地块被分区明确后,项目在规划、审核时,“只要在地图上划线,就可以知道附近哪些区域需要回避。”
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家光电企业打算扩建VR光学镜头项目,从岛内重新选址到岛外的工业园区。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项目环评时发现,这家企业选址地对面有一所中学,东面是一个村落,距离市民群众的环境敏感点较近。
“企业项目处在重点管控单元,符合园区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工作人员介绍,为避免重新选址造成的建设成本浪费以及直接推进建设造成的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了分区分类保护的解决方案,建议企业优化设计布局,以全密闭生产车间减少环境污染,得到企业的认可及施行。最终,通过及时调整,该项目顺利投产,环保也达到了要求。
不仅如此,厦门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大力推行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处理首问负责制,通过强化首问责任,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提质减诉。
以集美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激增,该区部分居民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距离逐渐靠近,群众“民标”诉求与企业“国标”排放矛盾凸显,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一度保持高位。对此,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处理首问负责制,取得良好成效。
“实现辖区生态环境提质减诉。”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集美区涉生态环境投诉举报数量和重复投诉数量逐年“双下降”,重点和热点不断降温消减;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辖区重点热点企业均未被再次投诉;去年还因此获评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一系列成绩得益于集美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处理首问负责制暂行办法,明确责任、办理流程、有关要求,压实初信初访首问工作责任,“以办法规定强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采取“将投诉举报件与值班表锁定、与责任人锁定、与工作量锁定”等有力举措,实现“强化主人翁全员办、强化责任感全程办、强化主动性全力办”。
同时,通过“把好来件关、把好分办关、把好处置关”,集美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健全派件分办、台账完善、沟通协调、合力办理等首问负责制相关工作机制,从严把控关口,加强过程管理。
此外,强化办理质效,首问负责人用诚心、热心、暖心化解矛盾问题:坚持把投诉群众当自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自家事,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问题,打开心结、消除顾虑,为问题解决争取支持和配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于重复投诉人员,坚持“包案领导上门、镇街负责人上门、执法人员上门”,详细解答疑惑,安抚情绪、争取谅解,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通过热情热心将“信访”变“信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坚持“一站式接收、一揽子办理、全链条解决”,邀请居民代表、企业环保专员共同巡查周边企业,组织企业环保开放日,向群众讲解环保设施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增进企业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信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访投诉是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切入点,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仍在加强组织、实干担当中积极化解矛盾问题。接下来,将继续锚定目标、全力攻坚、强化保障,全力做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持续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支撑全市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不断推进美丽中国样板城市建设、推进群众身边问题解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陈智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