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德寿宁: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交出乡村振兴的“寿宁答卷”

2024年08月05日11:02 | 来源:闽东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交出乡村振兴的“寿宁答卷”

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万千“新农人”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有机珍稀食用菌全产业链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培育长寿品牌,推动生态康养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小网格”赋能基层“大治理”,构筑善治乡村新格局……

下党新貌。寿宁宣传部供图

下党新貌。寿宁宣传部供图

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寿宁县有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五年来,在福建省委、宁德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寿宁县聚焦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县”目标,在希望的田野上勤耕不辍,在机制模式上创新不怠,在回应群众新期待上积极作为,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寿宁答卷”,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世界长寿乡、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等。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寿宁地处闽浙交界,境内植被繁茂、生态优良,拥有58.2万亩富硒和68.8万亩富锌土壤资源,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蕴藏着“金山银山”。为了挖掘这座富矿,寿宁向大山要效益,从绿色中寻机遇,在发展中谋转型。

大暑时节,武曲镇龙虎山茶场千亩茶园郁郁葱葱,茶农穿梭其间管护茶树,俨然一副夏日农忙画卷。场长林诚忠说:“通过打造绿色有机茶园,对低产低质茶园进行品种改造,茶场辐射带动周边茶农以良种良技育好茶。”

创办于1959年的龙虎山茶场地处“茶仙小镇”文化核心区,茶学界泰斗张天福曾在此留下长达7年的人生足迹。如今,这里已建成茶叶“产、学、研、旅”示范基地,成为观察寿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窗口。

春茶开采。郑镇摄

春茶开采。郑镇摄

寿宁位于北纬27°黄金产茶地带,常年云雾缭绕,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生态茶园17.99万亩,产量2.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9.5亿元,近七成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

近年来,寿宁坚持“三茶”统筹发展,以打响“寿宁乌茶”品牌为突破口,聚焦“文化传承、源头管控、工艺升级、销路拓展、平台建设”五个领域,打好“文化、生态、创新、市场、产业”五张牌,推动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跨越发展。

“寿宁乌茶”推出以来,广受市场好评,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原材料金牡丹种植面积增加至6.2万亩,金牡丹红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寿宁乌茶”先后荣获第八届北京八大处斗茶大赛“茶王”、全市茶王赛“红茶茶王”称号。

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寿宁通过推广建设基地茶园,强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健全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每一片茶叶层层把关。2023年,全县毛茶产量2.27万吨,各级茶叶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率达100%。

食用菌栽培基地“银花”朵朵开。吴苏梅摄

食用菌栽培基地“银花”朵朵开。吴苏梅摄

寿宁还是闽东食用菌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半县花菇半县茶”曾是该县大力发展大农业的真实写照。2022年以来,寿宁着眼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国内率先打造总投资19.3亿元的有机食用菌全产业链,分五期建设“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有机珍稀特色菌菇现代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

目前,下党、水洋、坝头基地全面投入运营,溪源基地计划在本月建成投产,建设有机银耳、茶树菇标准生产车间136间及烘干车间、冷库车间、速食燕耳初加工车间等,达产后年产值超1亿元,可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500个以上。

“基地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模式,鼓励集体和农户通过务工、管理、投资等三种方式参与食用菌生产经营。看到技术有保障、产品有销路,群众种菇热情高涨,仅下党基地就可带动70多户农户。”下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明秀说。

连片锌葡萄示范园。缪福森摄

连片锌葡萄示范园。缪福森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寿宁县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硒锌康养和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林下经济的“1+4”特色产业,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在生产端,以寿宁县农垦投资公司为核心组建供应链公司,推行订单化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存量精准“派单”;在供应端,完善物流配套,优化冷链仓储,强化精深加工;在销售端,组建专业化销售队伍,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产供销”互相匹配,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

通过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高质量发展。2023年,寿宁县“1+4”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5359元增长至2023年的21986元,年均增长9.56%,增幅连续五年领跑全市。

实施“新农人”回村 汇聚各路人才力量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角”。和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由于人口外流,寿宁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土地“抛荒化”、农房“老旧化”问题,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为了破解“农村缺人”这一关键问题,寿宁县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新农人’回村,以‘新农人’回村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努力推动形成农村“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村庄有人来”的发展格局。

走进大安乡半岭村黄精种植基地,成片黄精苗在密林下展露勃勃生机,技术员仔细观察黄精生长情况,指导农户做好锄草、松土等工作。基地负责人吴鸿弟说:“现在正是幼苗生长的关键期,只有细心管护,才能让黄精早日变‘黄金’。”

吴鸿弟在贵州长期从事中草药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去年,在“新农人”回归工程的呼唤下,他欣然决定返乡投资创业,在大安乡流转了2300多亩林地,建设“产、供、销、研”为一体的中草药基地。

由于从外地引进的多花黄精、鸡头黄精等优质品种在寿宁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吴鸿弟的心也渐渐安了下来。在他的带领下,半岭村许多群众跟着学习黄精种植技术,也发展起林下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

干部在一线了解葡萄收成情况。刘霄鹏摄

干部在一线了解葡萄收成情况。刘霄鹏摄

围绕“1+4”特色产业,“新农人”带着资金、技术返乡,或自主投资创业,或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譬如,缪正回村发展农文旅产业,助推西浦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卢允福返乡创办茶企4家,年销售额达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60个;李伟以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建设中草药基地1000亩,建成中草药加工厂,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近三年,寿宁县累计回引“新农人”1.2万人,涵盖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农旅融合、实用技术、文化艺术、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美食制作、经营管理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充分展现“新农人”的新理念、新创意、新风貌。

猕猴桃种植富了钱袋子。卓仕尉摄

猕猴桃种植富了钱袋子。卓仕尉摄

为确保“新农人”回村有人帮、有人带,全县深入开展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带头倡导文明新风的党员“三个带头”活动,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5家、党员领办项目1158个,形成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

针对“新农人”返乡创业面临的资金、技术和销路问题,寿宁县出台“1+4”特色产业补助办法,设立总额度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推出“返乡创业贷”,保障资金需求。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包乡、包产业挂钩服务,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供应链企业,借助电商直播、超市联盟等渠道,发展订单农业,让“新农人”只管种、不愁卖。

“新农人”回村后,广泛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部分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的“新农人”被选聘为网格员、乡村振兴特聘特派员、文旅特派员、乡村运营师等,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目前,全县205个村(社区)党组织中有“新农人”400多人,占村(社区)两委成员的60%以上;三级网格中有“新农人”500多人。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美丽经济如花绽放

通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寿宁县以创建“无蝇乡村”为目标,以开展“三集中六清楚”人居环境整治为总抓手,统筹村庄整治、庭院创建、网格管理、机制建设,打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版”。

乡村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叶鑫摄

乡村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叶鑫摄

村庄绿意盎然、池塘清波荡漾、院落干净整洁,行走在南阳镇东吉洋村就好像徜徉于公园之中。村民王少敏说:“这几年,村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一些在外多年的乡亲看到家乡的变化,都说快认不出来了。”

成为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东吉洋的治理经值得借鉴。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成立1个网格党小组,吸纳N名村民志愿者参与。“1+1+N”服务团队指导村民开展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家禽集中圈养、农具集中摆放,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管清楚。

“三集中”推进庭院整洁,“六清楚”改善村庄面貌,网格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试点先行、全域推广,寿宁县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形成“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参与共同干”的良好氛围。

围绕“一村一主题一特色”,寿宁县还以韶托、含溪、承天等村为示范样板,大力推广拆墙透绿、拆违造绿、微改造精提升等做法,建设小微公园56个,打造网红“微景观”1600多处,创成美丽庭院445个,推出美丽庭院示范线4条,起到“小投入、大提升”的效果。

成功打造一批颜值高、气质佳的美丽乡村,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寿宁县因势利导,以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山水为依托,深挖人文特色,释放生态效益,发展集田园休闲、乡村旅游、生态低碳为一体的美丽经济。

多彩土地增收富民。龚健摄

多彩土地增收富民。龚健摄

聚焦“有得吃、有得住、有得购”,采取“公司化运作+新农人引领+群众参股”模式,打造云上水洋、长寿亭溪、水情韶托、红色下党等14个主题村落、10个金牌旅游村,发展农家乐132家、民宿76家,推出寿宁伴手礼、寿宁好礼等单品108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聚焦建设研学旅游高地,坚持全域谋划、多方参与、联动提升,打造21个别具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开发爱国、德育、红色、农耕、非遗、科普六大主题课程,导入木拱廊桥、冯梦龙、北路戏等文化元素,拓展研学旅游内涵。2023年,全县接待研学旅游22.3万人次、增长68.3%。

聚焦打响“世界长寿乡”品牌,以康养文旅产业为基础,统筹推进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推出一批硒锌美食、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开展一批体验活动,着力构建“医、康、养、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表示,全县上下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升乡村振兴“十大机制模式”,继续书写积极有为的“寿宁案例”“寿宁样板”,推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贡献寿宁力量。(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