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福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福建的担当和作为是什么?
9月3日-5日,福建省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福州举行。
开班式上,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作主题报告,他鲜明指出:要深学争优明方向,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根基;要敢为争先闯新路,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要实干争效锻作风,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就在日前,福建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明晰。
福建是改革开放重要省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
紧扣“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题研讨班吹响“奋进号角”,“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成为“强音”。
牵“牛鼻子”,福建特色如何放大?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经济的现代化。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是重中之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连日来,干部们结合实际学、突出重点学,谈认识、谈思考、谈举措,聚焦福建特点、直面难点、寻求办法,学习研讨氛围热烈。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福建怎么改?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如何钉到点上?
福建省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室务会议召集人黄建清在解读《决定》时分析,应紧紧抓住“三个高”和“三个突出”:“三个高”,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三个突出”,即完善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民营经济是福建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福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提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体制机制,把“强”落在展现民营经济良好形象上、落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落在为民营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上、落在企业治理现代化上,当前应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
2023年8月,福建启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至今,福建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全力推动改革发展任务在民营经济领域落地见效,已是进行时。
“‘晋江经验’是指引泉州改革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传承好、弘扬好,从中汲取改革动力,打造更多具有泉州特色的改革品牌。”泉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毅恭表示,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勇当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排头兵,要立足新型工业化强市,统筹低效用地再开发、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2.0版本、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牵引性改革,做大做强10大千亿产业集群和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赛道。
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进程中,福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没有止步。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落到实处是关键。
莆田市是全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当地已连续3年召开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并实施《莆田市营商环境支撑行动方案(2023—2025年)》《莆田市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方案》,设立“莆田企业家日”,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打造亲清惠企、“天下莆人”等平台,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下一步,莆田将进一步旗帜鲜明发展实体经济,打造更多改革品牌,激发全社会的动力活力。”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说,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着眼点”,以主动靠前服务为“着力点”,以打通关键环节为“着重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壮大民营经济,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弘扬改革基因,三明市沙县区举全区之力,共同维护“国民小吃”——沙县小吃这块“金字招牌”,给予产业发展最优的发展环境。沙县区委书记吴健成说,下一步,持续深化沙县小吃领域改革,实施“管理服务、品牌价值、门店标准化、三产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宣传推广”这“六项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沙县小吃产业转型提质,在新征程中继续引领风骚。
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加强政策引领、完善平台建设、发挥磁场效应、着力培优扶强……福建推行一揽子办法在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路上,如何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
“我们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科技创新遇到的融资瓶颈,通过完善提升‘金服云’平台建设,开设科特派、专精特新金融等多个专区,来化解难题。同时发挥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下一步,将‘看得见’的政策转化为民营企业的强大帮手,还需完善体制机制。”福建省金融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崇伟如是说。
同样履行国有企业新使命新担当,福建省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非认为,要打造生态圈,发挥国企“引”的作用、“领”的功能,与民营企业持续深化资本对接、科技创新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服务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用好资源,福建名片怎样擦亮?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绿色,是福建的“底色”和“名片”。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
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责任在前。
地处闽江源头的南平市,是福建省的生态屏障,是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所在地。“我们将以建设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为牵引,系统谋划推进护绿扩绿兴绿,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以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牵引,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三茶’统筹发展质效,努力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说。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作为“三库+碳库”重要理念的首倡地和先行实践地,宁德市周宁县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如何进一步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周宁县委书记雷春雄表示,下一步需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用好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同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福”文化,是福建的“瑰宝”,也是“名片”。念好“山海经”、打响“文化牌”、拓展“海丝路”,福建立足资源优势,正力推文旅经济“火热出圈”“火出国门”。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落实在当下。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说,全省文旅系统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健全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做好人气“聚合”、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三篇大文章,争优争先争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全面创新,福建怎么抢抓机遇?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福建怎么抢抓机遇?
在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看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系统性、综合性、深层次的相互融合与协同促进的聚合过程,必将产生‘1+1>2’的效果。”他认为,福建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就要抓住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窗口期,用系统思维推进改革,努力建设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更好服务社会。他表示,福州大学作为省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将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具有福大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人事人才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
锚定“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是现代产业中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也是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早在2022年,福建就出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星感到,为生物医药产业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已十分迫切,学校正通过高水平学科示范引领,推动改革。“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这项改革的主题、主线,牢牢聚焦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学卫生、人才服务等各个方面,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
思想在交融、共识在凝聚、力量在传递。
“实践充分证明,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新的改革目标已经确定,只有通过抓落实,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福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谭亚川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带着情怀与担当,福建干部们已投入到新征程改革实践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