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建设一体化的闽江休闲旅游带

陈晓
2024年09月29日11:53 |
小字号

近日,台江区融媒体中心组织媒体采风团走访“闽江之心”及其周边街区,了解目前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江四岸”环境提升,创新组织管理运作模式,力图以工笔画之美绘就“闽江之心”。“闽江之心”位于闽江福州段中心,包含“闽江之心”核心区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联动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闽江之心”以“最美城市滨江会客厅”为定位,2022年9月以来获建设、设计等各类国际奖项8个,是福州市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地标性商圈。从“物理空间翻新”到“文化肌理革新”,“闽江之心”变身福州文旅的超级磁场,有机融入闽都、海丝、码头等文化元素,加快助力推动福州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2024年“五一”假期,“闽江之心”(含茉莉大街、青年广场、爱情岛、烟台山、上下杭)累计接待市民、游客119.36万人次,5月3日,“闽江之心”单日客流峰值超30万。但与其他热门城市文化地标相比,“闽江之心”地标尚未打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仍有提高空间。目前,“闽江之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文化符号较模糊。“闽江之心”目前还缺乏整合各类文旅符号、地标的统一清晰VI系统,难以让外地游客对其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第一认知。游客抵达福州,游玩青年会、上下杭、中亭街、闽江游、解放大桥、烟台山等地后,会对这些文旅符号或地标建筑有分散的认知,但感官上无法有效形成对“闽江之心”地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第一印象”。

商业开发待完善。闽江游、上下杭、烟台山等福州特色文化街区和旅游项目虽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目前,业态较为单一,轻时尚的店铺较多并聚集在一起,消费规模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商业生态链尚未形成,有深度能沉淀的业态尚未形成,难以同时全面满足外地游客来榕旅游吃喝玩乐购“一条龙式”的消费需求与休憩体验。

文艺活动缺新意。目前文艺活动大部分聚集在“闽江之心”(台江段),表演内容大多存在模式化、简单化、同质化问题,相较其他地标没有较为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带不来人,留不住人。另外,不少文艺活动偏向观赏性的单向输出,缺少互动性、趣味性,如简单的歌舞演出、摆摊的非遗展示等,都无法给游客带来全景浸入式体验感。

点位打造缺特色。目前“闽江之心”有茉莉大街、青年广场、闽江游、烟台山等供游客游玩观赏的点位,点位存在大、宽、泛等问题,也存在零散孤立现象,亟需利用滨江景观这一特色优势以点串线,通过水上对渡等方式,实现“闽江之心”各景观点位的全面贯通。此外,各点位细节性的打造把握得不够,如存在面积优势的青年广场除了演出搭建的舞台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硬件设施。

“闽江之心”核心区旅游文化内涵深厚,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浓厚,周边的街区配套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我们要依托城市山水资源禀赋,提升文旅商融合,挖掘城市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真正将“闽江之心”打造成兼具国际范、闽都韵的“山水城市会客厅”。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从高站位打造地标IP。认识一个城市、认识一个景点,IP是必不可少的。提到福州,如何能让外地游客在第一时间想起“闽江之心”,什么才能成为“闽江之心”的IP?

为了打造好“闽江之心”的文化形象品牌,可以邀请省级以上的大师级人物牵头统筹,高位布局推动,让这个IP具有分众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全球化表达的功能,并参照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做法,以品牌价值带动相关周边产业提升,进而提升区域形象。可通过向群众征集、邀请专家评审、设计师优化等方式,设计“闽江之心”的文旅形象专属IP。还可以通过举办“闽江之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形式,创新创造特色文创产品,打响IP招牌。同时,借鉴“酱香茅台”这一成功模式,将“闽江之心”的IP与其他知名IP联名,开展服装、盲盒等跨界合作,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通过整体IP的亮相、IP衍生品的扩展、周边的展陈销售,精准宣传“闽江之心”,使“闽江之心”不仅成为福州的城市新地标,也成为福建的旅游观光地标。

从“新”角度打造商业模式。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闽江之心”江北公司管辖区域商铺共计40间,已招商37间,品牌数30个。

除了在规划中引进免税店、品牌首店、网红打卡店等吸引游客游玩消费的主力店铺,建议也要有福州“家常味道”的一片天地。在福州,有叫得响的肉燕、元宵、煎包、花生汤等“百姓小吃”;还有传统扇画、牛角梳、寿山石雕、油纸伞等福州非遗手工艺品。这些福州人民用勤劳、智慧所凝结出的结晶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更能成为与榕城紧紧系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因此,建议让富有“闽都韵”的传统美食、传统技艺多渠道“出圈”,把展示福州特色韵味的美食搬到“闽江之心”,也把福州的非遗技艺体验搬到“闽江之心”,让游客品尝美食、品味技艺的同时,能亲身参与到美食、非遗的制作过程,增强全景式、浸入式的体验感、互动感,让福州传统美食、非遗技艺真正呈现出福州千年历史传承和充满传统韵味的多重魅力,向全球游客展示真实、自然、丰富的福州。

聚焦“文旅+”带动效应。福州积累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保护中,实现了古代与现代的交汇,除了闽剧新唱、福州话的RAP也频频“出圈”。2022年7-8月,福州市台江区在青年广场自主谋划开展“闽江之心”青年音乐季之“当燃有你”音乐节活动,活动邀请了歌手万妮达等参演,并用福州话演唱rap,音乐节话题量登上同城榜热搜第一,点击量达800多万,音乐节整体线上曝光量达1500多万。开票一周票房收入近200万元,通过积极对接企业,获得310万的招商收益(由于台风天气因素,活动收支持平),活动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乐迷来榕观看演出。

这是一次文化与商业融合的新尝试。文旅+演出,利用“闽江之心”现有的地理优势,依托临江大广场,在周末及节假日适合的节点推出演出,邀请“时代强音”和“潮流代表”,用演出讲述福州故事,丰富福州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文旅+商业,通过主流的、热门的文艺表演,通过当红与福州有关的明星带动票房收入和企业赞助,刺激消费,提速文旅商融合;文旅+品牌,争创“夏日音乐节”“江畔歌声”等艺术表演品牌,提升城市吸引力,循序渐进,打造城市品牌,打造吸引外地游客来榕旅游的重要窗口;文旅+线路,通过系列演出带动周边线路的串联,将福州旅游资源中的亮点集聚一起,为外地游客提供看福州、游福州、了解福州的多彩窗口。

多重点位吸引游客驻足。纵观国内知名城市,在打造项目方面颇下功夫,如广州夜晚的“小蛮腰”、南京“夜游秦淮”、湖南“魅力湘西”等,都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点位。其中,浙江打造的“唐诗之路”作为一条以诗歌为纽带的文化线路,取得了良好效果。借鉴其经验,在整个“闽江之心”多个位置打造点位,也需要前瞻性、高水平的规划策划,既要有“绣花”的功夫抓细节,也要在打造点位上站得更高、想得更远。

比如,通过数字赋能激活旅游生命力。作为全国数字峰会的举办地,数字建设是福州的优势,建议可在“闽江之心”的几个点位之间,“闽江之心”开放的台江-仓山两岸码头对渡船身等,打造沉浸式的数字体验场景,开展系列主题数字科普互动体验活动,增加可观性、可玩性;除了数字化投屏外,还可升级在线路中的故事:讲述大庙山闽王的指点江山、青年会郁达夫等文人以文会友、上下杭闽商的传奇时代、烟台山西洋建筑的风情等福州的故事、福州的文化。还要把“闽江之心”的点位打造放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大盘来打造,因为它串联的不仅是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历史文化街区,更是从闽江入海的大格局串联起福州的故事、福建的故事。

未来,“闽江之心”将集合资源,更好地打造成为能够集商业居住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地标,能够带动周边街区繁荣发展的城市地标,能够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城市地标。(作者为台江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