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国家建设到建设美好生活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用“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当改革成为时代最强音,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翻开八闽改革画卷,无论是护航闽企走向世界,还是浇灌科技创新“种子”生长,抑或是守护青山绿水,让群众畅享有福之地生态福利,“建行蓝”始终相伴其中。
聚焦主业 提升服务实体适配度
伴随一台台机器人飞速作业,一根根锦纶丝线自动进入投料、纺丝、检验、运输、包装、仓储等流转工序,变身为高品质的尼龙纤维……福建永荣锦江公司智能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闽清,“裕农快贷—信息建档”普惠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橄榄种植户增信数据不足等融资难题,让农户“贷款像网购一样便利”。
从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建行福建省分行聚焦主业,提升专业,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的金融供给,推进信贷支持更加精准、结构持续优化,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智改数转”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建行福建省分行因势利导,加大传统信贷支持之际,借助贸易融资、票据债券等综合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创新支持福建永荣锦江、福建省三钢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老树抽新芽”,助力链主、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转型发展。
早在1988年民营经济发轫之际,建行福建省分行便为个体工商户提供账户服务,并依托数字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先后推出小企业专属贷款“速贷通”,打造信贷工厂,创新数字普惠服务,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今年9月底,民营企业贷款客户超17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100亿元。
——聚焦企业“融资慢”难题,推行“云审批”,升级“惠懂你”APP,实现“秒申秒贷”,从“线上+信用”发力,推出大数据信贷产品超过20项,科技赋能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更加广泛的经营主体。
——围绕民营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创新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企业批量支持,为超2000余户供应链链条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串起产业链供应链里的民营力量。
——结合乡村振兴、消费民生等领域经营主体发展特点,“裕农快贷(信息建档)”模式帮助超90个特色产业客群解决融资难,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抵押快贷等低成本普惠融资助力民企“轻装上阵”、扩大经营。
立足新发展阶段,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建行福建省分行日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投行一体化经营,全方位服务科创发展,科技金融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科技贷款余额超500亿元,服务科创企业超7600家。
科创企业融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在哪里。
为突破传统桎梏,契合科创经营主体轻资产、高精尖的特点,建行福建省分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研发“技术流”“投资流”“科创雷达”等科创评价工具,让专利、股权、研发能力等科技创新“软实力”也成为融资“硬通货”,不断突破科创企业融资瓶颈。
基于科创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建行福建省分行研发“善新贷”“善科贷”,专门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科创精新贷”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业贷款”“科技转化贷款”满足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阶段融资,不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
致力于共促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建行福建省分行联合各地科技主管部门、知识产权主管机构、科创企业培育协会和科创孵化平台,推出“创客沙龙路演”“知识产权入园惠企”“金智惠创”等系列活动,让政策链接上企业,让心声在交流中敞开。
共建共享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1993年1月18日,福州保税区正式投入运营。历经多年发展,福州保税区一路迭代升级,成为如今的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以不到福州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近三成。
根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这块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建行福建省分行率先成立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分行、平潭分行,连续参展“数字峰会”“进博会”“跨交会”,发布跨境综合服务方案,支持RCEP贸易便利,先行先试一系列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产品。
随着福州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加大,建行服务还持续融入福州多区叠加发展脉动,高质量服务福州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三建客”等国际特色融资、跨境并购、外贸便利化等跨境金融服务,助力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落地有福之州。
组团服务,推进“海丝”“路丝”联动。建行福建省分行深化与各地商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福州江阴港、晋江机场等“海丝”“陆丝”标志性工程定制综合金融服务,“贷”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枢纽互联互通;为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方案及融资服务,助力福建省最大的“一带一路”中外合资项目落地。
创新体制,护航闽企“走出去”。依托建行集团覆盖六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境外机构,搭建起跨时区、多币种、不间断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全面对接中印尼“两国双园”等项目,为园区内的经贸优质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发挥“全球撮合家”平台优势,联通RCEP成员国举办跨境撮合活动,助力跨境供需精准对接……如今,伴闽企“出海”掘金的建行实践处处可见。
福建省大型综合外贸公司主营跨境电商等进出口业务,年度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超6000笔,收付笔数多、交易单证多、结算时效强,传统业务办理方式会带来不小的时间成本。建行福建省分行通过优化单证审核,出口收款直接入账,实实在在为企业跨境结算简流程、降成本。跨境结算提速降本的背后,源于建行科技感满满的数字化跨境金融创新产品体系。
2019年,首场“全球撮合家”线上跨境经贸活动;2021年,全国系统首笔台资企业线上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业务;2022年,落地全省同业首笔“闽都号”国际班列电子铁路提单;2024年,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人民币业务……一项项“首笔”既是深化改革的历史见证,也是金融开放的创新成果。建行福建省分行先行先试全国首笔、同业首批外汇便利化服务,累计办理外汇便利业务超110亿美元,涉外业务办理时间压缩50%、办理环节减少70%、申请材料减少80%。
从1988年推出国际业务,到全辖网点提供外汇服务;从举办“星期五俱乐部”“外贸微沙龙”等政策辅导活动,到参与“助力万企成长”行动,为福建外贸企业送“便利化+”,建行福建省分行不断增强跨境金融服务承载能力,让更多外贸企业共享改革红利。
坚守初心 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走进建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区,电梯间、电子屏等平台滚动播放“加强党的建设”系列宣传。这是该行多部门联合打造的融媒平台,旨在引导干部员工随时学习,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汲取高质量发展养分。
这一举措,只是建行福建省分行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建行福建省分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市场形势、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引导全辖827个党组织,组建672支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党员突击队,践行“四下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找准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落脚点与结合点。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9月的红庙岭,秋风送爽,在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环保宣教基地吸引着参观者驻足流连。爬上基地二楼,登高望远,依稀可辨来路。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初期,建行福建省分行对其节能减排项目加大信贷倾斜,先发放2.4亿元的信贷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65%左右,此后又给予优惠,配套基本建设贷款、低风险履约保函等综合服务,加速红庙岭的这场跨世纪生态蝶变。
让产业更绿色,让生态更惠民。从发挥“建”字优势,加大对水电、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到创新金融产品赋能红庙岭垃圾处理、晋安东区水系综合治理,助力绿色建筑等绿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行福建省分行紧跟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贷款余额超800亿元,奋力答好新时代“生态”卷。
聚焦国情国力、人民需求变化,建行福建省分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服务初心,在惠民利民上下更大功夫,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金融改革成果。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从1980年发放全国银行业第一笔商品房贷款,到1992年发放首笔个人住房贷款;从2020年两次与福州市政府签署协议,支持政策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到2023年全省首笔房地产融资协调项目贷款,建行福建省分行深度融入住房改革脉动,落实租购并举,提升住房金融服务效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住房租赁与“三大工程”融合发展,帮助超187万户家庭圆安居梦、筑幸福家。
优化支付,便利人民生活,助力消费升温。从推出龙卡信用卡、开办汽车消费贷款、推出装修分期,到推广“聚合支付”,创新“建行生活+数字人民币”,再到协同政府部门开展“全闽乐购”活动,发布金融助力“以旧换新”行动专项政策,建行福建省分行积极推进支付便民,通过创新产品、开展促销、拓展场景,打好金融服务助力消费升级“组合拳”,助推扩内需、促消费。
共建便民生态圈,让群众办事更舒心。建行福建省分行推进智慧政务进网点,与住建、社保、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对自助设备进行适配性改造,全辖网点提供政务服务办理、查询事项超200项;开放网点共建“劳动者港湾”,并与超100家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惠及近1400万人次;聚焦老年客群特点,加强适老化服务改造,推广“健养安”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欢孝”文化,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作为国有大行的在闽分支机构,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驱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服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