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让外卖小哥感受家的温暖”  厦门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社区便民服务点揭牌

2024年10月15日16:4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厦门10月15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用餐8折”“提供手机充电、免费饮水等暖心服务”……15日,厦门市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社区便民服务点揭牌,让周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人群在忙碌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

揭牌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萌摄

揭牌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萌摄

据悉,此次揭牌便民服务点——思明区嘉莲街道长青社区食堂于今年6月开业运营。其集用餐、学习、休闲、活动等为一体,可容纳40余人同时用餐。同时,根据个人喜好、营养需求采取称重计费、刷脸的方式结算,每日供应12至14道家常菜品。

“针对老年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专门推出了就餐8折的优惠政策。”嘉莲街道长青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食堂采用中央厨房集中配餐模式,提供口味鲜美、符合大众口味和健康需求的膳食。在此基础上,还将根据节日推出粽子、汤圆等特色食品,以及闽南特色小点及沙茶面、虾面等,满足就餐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32万人,其中配送和快递骑手约10.6万人,网约车约15.4万人。而此次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与嘉莲街道长青社区食堂通过开展合作共建,共享社会便民资源,让社区食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服务,提供就餐休憩场所、餐费打折的暖心服务,也为该市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开辟了新方式。

尤值一提的是,近年来,厦门市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先后出台了《厦门市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成立全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率先全省推出专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险、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等,通过打造“一个机制、一个中心、一个保险、一个系统”,全面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到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队伍中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社区便民服务点揭牌为契机,持续探索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模式,以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