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霞浦县三沙镇:念好“山海经”走出“特色路”  让“愿景”变“实景”

2024年11月04日13:27 |
小字号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这条路子就是“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是宁德“摆脱贫困”的宝贵经验。

多年来,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始终牢记嘱托,秉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持“产业才是硬支撑”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从东山到东壁再到“光影1号”滨海示范线的创建,致力于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三沙具象化。

三沙落日

三沙落日

从“一片茶叶”到“一卷紫菜”,在“唱山歌”中“摆脱贫困”

多年前,东山村的畲族群众从山上条件恶劣的自然村搬迁至东山村,在“挪穷窝”后,便开启“拔穷根”之路。在一任任东山村党组织书记的带领下,当地始终牢记嘱托,原先“靠山吃山”,群众大都是依靠耕种薄田,砍竹挖菜度日,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而今来到靠海的东山中心村,就要“靠海吃海”,耕田变耕海,这里的群众有了新产业,发展紫菜养殖和加工,解决了群众发展的问题,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幸福之路。同时,随着白茶市场持续向好,利用原来搬迁下来的自然村“荒山”,改造茶园种植2000多亩,引进新白茶品种,年产值1500多万元,促进120多户茶农增收,“一片叶子”成为“山哈人”的“摇钱树”。2023年全村年总产值达3200多万元,现有茶叶加工厂3家,紫菜加工厂15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04万元。

东山村村容村貌图,三沙镇人民政府韩星供图.jpg

东山村

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山海联动发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而是通过山区与沿海地区之间人、财、物、信息的交流与协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东山村探索推行“支部联建、村村联动”,先后成立东山中心村党总支和东山中心村党委,不断增强党组织力量,通过“1+3+N”党建模式,将东山、二坑、三坪三个建制村实行村组织联建,共同推进基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出“大东山”党建品牌,铺就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嬗变之路。

三沙镇海上紫菜养殖航拍图,三沙政府韩星供图.jpg

三沙镇海上紫菜养殖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钟祖钦介绍,东山村根据三村整合建设的实际,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出美丽的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持续发展紫菜、茶叶种植加工等具有山海特色的富农产业,打造下山好口福畲村特产品牌。这些举措不仅改变了东山村的面貌,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迈向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些老年人聚在东山幸福广场,经常会感慨“没想到以前住那么破的房子,如今能搬到这么好的新村来住”“还是这个村名取得好,不管从多穷的地方来,在这里都能东山再起,过上好日子”……在村广场前方的八个大字“牢记嘱托,幸福东山”,便是东山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

从“一艘渔船”到“一栋房子”,在“念海经”里“振兴乡村”

十多年前,东壁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如今却成为一个新兴文旅产业民宿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壁村立足当地地理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把握发展方向,开启了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及时将海上生产、渔工劳务输出等传统产业转变为渔旅结合新产业,以省级特色“光影小镇”打造为机遇,探索发展“民宿+摄影”的文旅产业模式,寻求海洋与山区产业互补,有的渔民将传统的海上捕捞的渔船或养殖辅助船转型为旅游体验船,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结合民宿产业需要,开发出新产品,“住民宿、坐渔船、吃海鲜”的新体验;从海上传统渔船到岸上海景民宿,讲述了新时代“上岸”致富的故事。

东壁村远景。三沙政府韩星供图

东壁村

东壁村以成功打造三沙镇第一个网红民宿——“拾间海”为契机,大力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整合闲置的旧校舍、旧村委楼,村集体以联合开发、资产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参与民宿企业合作经营,吸引一批有资本、有情怀、有能力的人才返乡创业,当投资业主、做民宿管家,打造拾间海、壹栖壹宿、逅海等精品民宿10余家,建设光影栈道、“寻光东壁”商业平台、停车场、乡村驿站等文旅配套设施项目6个,吸引摄影家郑德雄、网红民宿创始人陈蜀曼等摄影民宿人才建设家乡,形成以“民宿+”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度东壁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近7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

东壁村航拍图。韩星供图

东壁村航拍

东壁村党组织书记蔡建锋说:“单个村的发展资源有限、力量单薄,只有通过村村联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整体效能,实现民宿产业做大做强。”据了解,东壁村坚持深化党建联建机制,采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方式,联合古桶、虞公亭、八斗、大路顶等4个周边连片村成立大东壁片区联合党委,在片区党委的推动以及东壁村民宿产业的示范带动下,古桶、虞公亭等村积极探索发展海景民宿和海洋旅游业,八斗、大路顶等村立足山地、森林,发展森林民宿、农家小院等产业,打造共享、共富、共美的“大东壁”民宿片区。

从“一缕阳光”到“一条公路”,在“特色路”上“示范引领”

逐梦山水,融合共赢。三沙镇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始终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立足山海优势,突出光影特色,秉持“山歌海经一起唱,弱鸟先飞谋发展”的发展理念,紧抓滨海摄影休闲旅游主线,通过挖掘“一缕阳光”这一自然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摄影、民宿、文体”发展模式,三沙的日出日落、海景民宿、特色美食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引流“出片”,吸引游客争相前往,一幅具有闽东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正在三沙悄然绘制。

三沙光影栈道一期航拍图,三沙人民政府韩星供图.jpg

三沙光影栈道一期

路畅,业兴,串起了一个个乡村的“大振兴”。当前,三沙镇以疏港公路的全线贯通为契机,不断丰富文旅融合发展,按照“全链合作、全面互补、全域提升”的村级合作模式,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协调联动,依托“光影1号”公路沿线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充分融入山海、田园、摄影、石头厝等内容,鼓励村庄个性化发展,创建出“东山见福、陇首引航、小皓掠影、古桶藏幽、虞公踏浪、东壁寻光、西屿渔歌、东澳归帆、烽火古镇、花竹观日”为主题的“光影1号”滨海观光道示范线,将红色研学、精品民宿、滩涂摄影、沙滩海景、特色美食等旅游元素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业态多元、错位发展,避免行业“内卷”,全域呈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大格局。

同时,全面实施村庄立面改造提升、强弱电下地、绿化亮化、道路“白改黑”等基础工程,不断完善景区景点的停车场建设,推进G228道路景观带提升项目建设,制定《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创建一批“美丽示范家庭”“美丽示范商户”“美丽街巷”和“最美村庄”,全面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镇旅游总收入1.6亿元,接待游客190万人次。2023年10个示范线沿线村的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52.4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5个。

三沙日出,三沙政府韩星供图.jpg

三沙日出

“近年来,三沙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将全域旅游、民宿产业、民俗文化、生态康养等元素融入‘光影1号’滨海观光道的创建全过程,不断建强组织链、延伸服务链、激活人才链,推动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我们还将继续擦亮‘光影1号’这张名片,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海洋渔业、对台交流等聚合交融发展,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群众期盼的美好生活愿景变为真真切切的实景,走出一条独具闽东特色的三沙光影之路。”霞浦县副县长、三沙镇党委书记郑信旋说。(韩星)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