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万千气象看福建|中国近代海军从这里起航:船政文化城见证向海图强梦

谢星宇
2024年11月17日08: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目标大海,方向东南,前进!”158年前,船政学堂毕业的一群少年学员抱着这样的信念,乘风破浪,不畏牺牲,向海图强。如今,百余年前的这一幕在中国船政文化城剧场的舞台上重现——一出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巧妙运用数字互娱、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带领观众开启一场跨时空的交流。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海军先辈浮雕。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海军先辈浮雕。人民网 谢星宇摄

近日,“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调研采访团来到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城,追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清朝时期福州船政“通济舰”的舵轮。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供图

清朝时期福建船政的车床。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供图

清朝时期福建船政的车床。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供图

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1867年产插床,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机床之一。人民网 谢星宇摄

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1867年产插床,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机床之一。人民网 谢星宇摄

1866年,在左宗棠的奏请下,船政学堂在福州马尾创办,由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和舰船制造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将领和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漫步在船政文化园区,仿佛穿越时空,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绘事院、轮机车间、铁胁厂等历史建筑依次映入眼帘,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富国强兵的梦想和向海图强的决心:轮机车间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铁胁厂见证了船政造船从木质转向钢铁的技术进步,开创了中国近代航空业。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模型。人民网 谢星宇摄

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900余件馆藏文物全面展示了船政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更记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象征。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