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促进“社会伤口”弥合修复  福建监狱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

2024年12月15日09:29 |
小字号

福建监狱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在全国监狱系统中率先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致力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推动施受害双方化解“心结”,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共有来自10多个省份30余批次的兄弟单位来闽学习考察“蓝风铃”恢复性司法工作做法,泉州监狱罪犯张某某恢复性司法典型案例在全国监狱长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攻心治本 文化浸润

近年来,泉州监狱结合闽南地域特色,将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引入恢复性司法活动,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引导罪犯真诚悔过,主动通过自身行动对受害者及亲属进行赔偿、补偿,共促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三进宫”的张某某被转调至泉州监狱。女友失望的表情、亲人指责的声音和父母担忧的泪水,团团黑雾在张某心底弥漫。

定期召开张某某改造分析会、翻阅每一份相关档案、多次开展谈心谈话……泉州监狱抽调民警成立攻坚小组,通过研判分析,制定家人亲情帮教、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多种改造方案,渐渐帮其驱除了心中的“阴霾”。

经过三年的攻坚转化,在监狱长接待日,张某某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我想再多还一些赔偿款,该怎么做?”抓住张某某认罪悔罪的苗头,民警趁热打铁鼓励其参加“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

重读判决书、书写忏悔信、拍摄忏悔视频……在这过程中,民警发现张某某完成度不高而且情绪越来越焦虑。“入监前他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更不懂如何向受害者家属清晰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民警回忆道。为准确表达内心想法,张某某主动报名参加了监狱的扫盲班和学历教育课程,并在民警的指导帮助下,歪歪扭扭写下千字忏悔书。

搭建桥梁 融冰救赎

“报告警官,我想用狱内账户积攒的余额,申请缴纳民事赔偿款,不知道法院能不能收?”厦门监狱罪犯鲍某询问。监狱民警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鲍某联系原审法院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由于受害者家属当时没有在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导致执行局没有立案记录,原审法院不接收无立案的民事赔偿款。因此,所需的财产刑调查函也无法开具。

在当地司法局的协助下,民警联系上了受害者家属。鲍某一案的受害者父亲年事已高,贫困的家庭急需这笔民事赔偿款,但家属却对此疑虑重重,“等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消息,本不抱希望了。突然叫我们去领钱,恐怕又要无功而返了。”

为打消家属疑虑,让后续领取民事赔偿的流程更顺畅,监狱民警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确定具体细则和领取流程后,再次拨打了受害者家属的电话。终于,对方放下了悬着的心,约定在法院碰面。

11月12日一早,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已有几人正在焦急等待。在民警的协助下,受害者家属将表格材料递交给执行局窗口……通过查询,鲍某及同案犯早前已在泉州中院缴纳了10万元,一直未被领取。当民警郑重地把本次鲍某1697.59元的劳动所得缴纳凭证交到了受害者家属手上时,受害者家属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警官,我们领了这笔钱,是不是就不用坐牢了?”

花钱消灾、破财免灾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广大群众,也让他们对监狱工作产生了误解。对此,民警耐心向受害者家属解答监狱相关政策,向他们展示了鲍某在狱内录制的忏悔视频和服刑改造“成绩单”。“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了,他这些年能够积极履行赔偿,在里面好好服刑改造,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了。”家属说道。

通过“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福建监狱积极搭建罪犯和受害者沟通交流平台,引导双方真诚沟通,为矛盾化解创造有利条件。据统计,去年以来,全省监狱电话联系受害者5300余次,派员1300余人次至省内外县市区开展实地走访,邀请被害人或家属进监所实地了解罪犯改造情况,直观感受罪犯改造表现,引导放下敌对情绪,促进双方达成和解。2024年以来,共邀请12批次受害者进监考察,受害者充分肯定罪犯改造表现并寄予期望,出具谅解信或谅解视频60余件。

多元调解 从“心”开始

“我们‘修复’的每一步都有困难,监狱职能有限,从罪犯方面了解的案情不够全面,想要找到全部受害者修复社会关系需要借助其他单位的力量。”福建监狱积极引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当地政府、公益法律援助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为施受害双方提供经济、心理和社会支持。

“道歉有什么用!”2022年12月,莆田监狱民警走访慰问受害者家庭表明上门访问的意图时,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罪犯郑某因交通肇事罪在莆田监狱服刑,他深知自己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整日郁郁寡欢。秉着治本攻心的教育原则,民警联系莆田市团委、德化法院以及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等部门,组成“蓝风铃”小队,先后走访了受害者家庭、罪犯家庭。“我真的知道错了,我在积极地赎罪,希望你们可以原谅我……”视频中,郑某声泪俱下,并给受害者家属展示了赔偿款缴纳的单据。

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帮助受害者家庭申请司法救助金,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创伤疗愈,解决受害者子女就学就业问题……民警们一系列的帮助让受害者家庭逐渐放下心理防线,郑某和他的家人也向受害者家属表示将持续弥补对其家庭的伤害。“他在真诚赎罪,我们就不追究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受害者家属口中说出却十分不容易。当郑某得知受害者家属原谅他时,心中压着的担子终于卸下了。

2023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共进监开展法治道德教育160余次,协助受害者申请司法救助131人次,为施受害双方开展心理测评和辅导2200余人次。

总结经验 形成机制

2024年1月15日,泉州监狱派出民警工作组远赴贵州,前往受害者家属杨某家,与其就罪犯张某某履行赔偿方式、方法等事宜进行协商,并邀请其参加张某某提请的减刑听证会,“听证会上,受害者家属既能全面了解罪犯服刑期间的所有表现,也能亲耳听到他们的忏悔,亲眼见到他们的现状。是否给予减刑,我们要充分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意愿。”

1月19日,张某某提请减刑听证会在泉州监狱召开。这是福建省首次有受害者家属参加的听证会。这天,张某某终于说出了十多年来的内心煎熬,面对受害者家属,他哽咽着跪下,忏悔自己冲动的行为。“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张某某能够真心悔过,我也就原谅他了。”了解了张某某服刑改造的情况,看到其诚恳的态度,受害者家属表示。

5月20日至22日,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就此案在泉州举办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评析会暨减刑庭审现场观摩活动。与会人员听取了泉州监狱关于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的情况和做法。

“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监狱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1133”工作经验,即坚持一个中心(以执法为民理念为中心)、把握一个抓手(以罪犯教育改造为抓手)、搭建施受害双方沟通协商“三个渠道”,建立巩固成效“三个机制”。为全面推行“1133”工作经验,省局制定实施《福建监狱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工作指引》,鼓励罪犯主动承担责任、履行民事赔偿,用积极赔偿受害者的实际行动、真心诚恳的悔罪态度,努力弥合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让罪犯认罪悔罪综合评价机制“穿透纸面”,构建完整闭环的工作体系,实现矛盾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长效化巩固。

跟踪回访 巩固成效

面对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福建监狱以非常决心、非常举措、非常付出,此外,通过层层筛查、步步走访、紧紧跟踪,打通落实恢复性司法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成功完成恢复性司法案件64起,引导罪犯主动履行民事赔偿2000人次,帮助2800余名受害者获得赔偿3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受害者群体的合法权益。

2023年1月25日,闽西监狱罪犯张某某经减刑刑满释放。刑释前,他与受害者曾达成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赔偿金的协议。2024年8月初,闽西监狱通过电话回访长汀县法院执行局和受害者家属,“他们在前几个月都能按照协议每月打款,但6月、7月未能及时履行。”

了解到刑释人员张某某与其父的赔偿金履行情况,监狱民警尝试与两人取得联系,“你在刑满释放后仍有义务和责任履行民事赔偿判项,如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要按协议约定和相关法律的要求承担相应责任。”“警官,那两个月的工资被我爸拿去赌博输光了,我会尽快补齐的。”原来,张某某年少时误入歧途,没有读到书,也没有学到手艺,出狱后先是在餐厅当服务员,后又去送外卖,每个月都将工资交给父亲,再由其交于长汀法院,没想到父亲偷偷转走了。

为避免再次发生断缴行为,闽西监狱和长汀法院执行局取得联系,执行局法官告知可以由其指导张某某通过手机操作直接向长汀法院执行局账户缴款。9月20日,张某龙向民警发来一张图片及一段话:“9月份的赔偿款已缴交到位。接下来,我都会按协议要求准时履行赔偿责任。”

为进一步督促罪犯依约履行赔偿协议,巩固“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成效,福建监狱加强跟踪问效,定期开展家访、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活动,持续加强罪犯再社会化和受害者的帮扶。建立与社区、公安、法院等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全过程监督和指导罪犯恢复性司法活动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0余名罪犯在已完全履行财产性判项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狱内劳动或刑释后工作所得赔偿、补偿受害者,表示对犯罪行为的悔意。

2023年以来,福建监狱累计开展各类认罪悔罪专项教育活动130余次,先后有13000余名罪犯向受害者群体寄送忏悔书……“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的开展,有力修复了因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让受害者群体真切感受到“法治阳光”,也促进罪犯积极改造,更好融入社会。(谢伟英 陈晓蓉)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