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里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聚力奋发强优争先,扭住目标向新致远
湖里区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实施“一二三”战略规划,图为五缘湾。林铭鸿摄
12月25日,厦门市湖里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湖里区区长黄颖作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提出2025年工作思路,激励全区干部群众奋发前行。
2024年对湖里区而言,是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湖里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实施“一二三”战略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既定目标。
奋进波澜壮阔,成绩来之不易。2025年,湖里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全市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厦门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回眸2024
胸怀“国之大者”
全力推动改革创新
回望全年,湖里区服务融入“国之大者”,“金砖+”加速加码、节点城区提级提档、两岸融合更亲更近、区域协作走深走实——承接全市7项综合改革任务,发布金砖数字街区五年实施规划,策划生成首批支撑项目164个;推动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金砖工业智谷一期等加快建设,招商项目超40个;设立首期20亿元金砖科创基金,促成时代之星、通招基金等9个金砖元素项目落地;打造全市首个航运服务要素产业园,推动谷歌全球首个跨境电商加速中心入驻;落地全市唯一供应链联合会;落地首笔贸易结算背景下的跨境数字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实现数字人民币在新能源贸易领域跨境结算的突破;设立全市首个区级台胞服务中心,并在五通码头设立全国首个台胞登陆“近便利”服务专区;成立全国首个以台胞为主的涉台纠纷化解中心;探索“输血+造血”和“扶智+扶志”闽宁发展共兴路径,闽宁产业园投入运营,落户企业达39家。
攻坚重点领域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消费与投资是支撑内需的两大支柱,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湖里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抓项目扩投资。全年策划生成174个项目、总投资2179亿元;创新省、市重点项目分期分段开(复)工、验收,助推邮轮中心母港片区综合提升等9个市级项目开工,3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9亿元。
出政策稳主体。出台稳增长等政策37条,安排政策资金13亿元,免申即享政策21条、实现惠企政策100%线上申报;推动“四上”企业新增入库737家、比增208%;营商环境考评五次位列全市第一。
聚财力优收支。2024年,湖里区完成存量资产处置,增收12亿元。出台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优化发展性支出10条措施,民生领域财政投入41.3亿元;成立“1+3+N+M”筹措资金专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债券资金等共145.8亿元;构建“互联网+财审+监管”机制,节约资金3.4亿元。
挖潜能促消费。积极落实国家以旧换新政策,联合京东科技上线全省首个专属小程序“厚礼汇”;开展“湖里魅力购”“悦游湖里”“厦门国际啤酒节”等活动;培育海上休闲旅游业态,邮轮母港接待邮轮艘次比增82%、旅客吞吐量比增320%,均迈进国内邮轮港口前三;五缘湾游艇港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聚焦战略方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今年“九八”投洽会前夕,湖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厦门荣佳-百信AI智慧科技产业园开工,打造以信创AI生产设备为主题的全生态制造产业园,招商引资实绩竞赛排名跃升全市第二。
经济根基提质增量。梳理5条产业上下游发展规划和12个产业招商图谱。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实现12.4%,连续11个月位列全市第一。
着眼新赛道,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率先启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提高有效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打造新型科创园区和2.5产业空间,让现代工业、先进制造业符合政策导向、产业更新提升。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持续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的政策、机制,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建强科创服务联盟、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中心等平台,构建以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专业服务资源汇集的“科创湖里”直通服务体系。
科创与引才密切相关,行动路径的背后,看到务实求“新”的一面。湖里区深化“智汇湖里”,拓展“鸿鹄”引才、“双百”计划专项行动,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工作机制,探索柔性引才、异地用才模式。
在特区发祥地,一个个创新生态圈犹如转动的齿轮,经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传导,为厦门乃至福建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突出建管结合
城区环境宜居宜业
“这次改造改得相当好!”亲历了围里社城中村改造全过程的居民陈友利给出了高分评价,“不仅电线、防水、排水等基础功能提升了,还打造了东围创意市集,休闲活动空间也更多更好了,这样的社区越住越舒心!”
2024年,湖里区全面铺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硕果累累——完成19个城中村8大提升;全市率先出台18项配套政策。3个城中村获评全市十佳样板示范村;率先全市启动城中村经营性场所“1+1”行动;4个全覆盖筑牢安全防火墙;枋湖路等2条“断头路”实现打通,建成8个口袋公园。
城市管理更智慧,城市环境更宜居。开展“百姓金点子·幸‘湖’金钥匙”活动,升级“城市大脑”,完成35个应用场景建设,接入数据7.4亿条,共享数据423万次,日均受理事件近2000件,办结率98%;探索12345六大工作机制,反馈率和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99.9%;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位列全市第一,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连续4年考评全市第一。
用心守护群众岁月静好,保障湖里岁岁安澜。安全风险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全力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率先引入第三方技术推动网格排查全覆盖。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申诉求决类一次性化解率99.4%,全市第一;全区刑事类警情、电诈财损数、涉诈“两卡”降幅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率达99.6%。
牢记初心使命
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之所得、政之所乐。老百姓期盼什么,湖里区就做什么,既着手于当下,也奋力谋未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5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将群众的呼声化为掌声。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53所中小学“校校达标”“班班达标”。建成投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湖里创新实验学校等3所校园及三中宿舍楼,新增公办学位6480个、高中寄宿床位1238个。
聚焦充实医卫资源供给。率先全市推动“3+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改革,新开工区公共卫生综合楼等6个基层医疗项目,医疗机构增至475家。
守护“一老一小”朝夕美好,投入养老托育领域超7亿元,新增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家,建成长者食堂17家,数量全市最多,发布全国首个长者食堂食品安全团体标准;新增社区型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托幼一体化试点园14家,新增普惠托位453个;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试点项目,4个社区入选全省儿童友好社区。
展望2025
深谋快干
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路上,湖里区将迈出更大步伐——全力提速推进项目建设,力争策划生成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加快推进促前期项目77个、总投资700亿元;促开工项目88个,总投资730亿元;促建设项目72个,建安总投资202亿元。
围绕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十五五”、金砖数字街区等规划落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等重点方向,深化“3+3+3+3”招商机制,力争落地100个优质项目。聚焦航空维修业强链延链招商,用好“招商一张图”和“补链强链图”,变“地毯式”撒网招商为“地图式”精准招商,招大育强积蓄产业后劲。同时,湖里区将扩围提级释放消费潜能,落细“两新”政策,探索“房票送家电”福利模式。
科创引领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做强重点产业。聚焦5大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打造3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35个工业技改、30个“智改数转”项目;鼓励“研发+总部+委外制造”模式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面。
抢抓新兴产业赛道。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细分产业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争创第三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同时,湖里区还将编制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计划。聚焦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风险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健全梯度培育机制,探索“3个1/3”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与市科技局、火炬、专精特新协会等合作,成立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中心;加强产学研用融合,立项支持创新型企业研制与产业化科技项目25个以上;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计划,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支持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守正创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持续深入、活力四射的改革点位,是湖里区改革热度居高不下的真实写照。
改革,是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2025年湖里区将融入全市综合改革试点大局,率先探索、主动承接促进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台交流合作特别是厦金合作等方面改革事项。
一方面,不断扩大开放新路径。高位布局金砖数字街区“三片区一外环”空间,建立“指挥部+平台公司”运营机制,加快首批重点支撑项目分类分期落地。另一方面,优化投融资改革新机制。持续拓宽中央预算资金、特别国债、国开行专项借款等融资渠道,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同时,擦亮涉企服务新品牌。梳理涉企服务“一类事”清单,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优化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完善“亲清一家人”、社区劳动综合服务基地等建设。
全域统筹
开拓区域融合发展
打造“厦门实践”先行区。深化涉海资源管理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推广碳交易“金安模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力争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占比达100%。
打造韧性城市样板区。持续推动高崎、县后等7个“三提升”项目落地,探索后浦、卢厝、古塘垅等城中村差异化“三提升”路径;推进“一村一特色”街区建设;推动8条道路开工、5条道路建成投用、启动3座公园建设。
打造城市管理示范区。坚持“金点子”从群众中来、“好政策”到群众中去。提升“城市大脑”算力,持续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广告招牌精品路段。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综合网格标准化建设,持续打造城中村“N+X+1+1”智慧管理。
用心用情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湖里区将鼓励重点领域、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稳岗拓岗吸纳就业;优化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升级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提质发展教卫文体,推进厦门一中湖里分校、湖边中学等11个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两个实验区”建设,落实落细“十大行动”和“十大重点工程”;加快5个市级医疗项目、8个基层医疗项目建设;推进“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创新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倾力推动“全龄友好”,持续提升“一老一小一中心”服务能级,促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建设3个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床位达到300张。新增长者食堂和助餐点20家、覆盖率达70%。保障关爱妇女儿童,推进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通讯员 林旭东 许清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