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法”润少年心,“情”暖成长路
“来,进来看看!”“水晶烧麦、金包银、蒸饺,现包现做!”……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速出口附近的沙县小吃城,老板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小吃城里不仅有热气腾腾的各式沙县小吃,还有一家由当地政府开办的沙县小吃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
岁末年初,新一期培训班很快就要开班了,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家庭少年审判庭)副庭长石音音向培训中心要了个“名额”。
法官们走访沙县小吃培训中心。人民网 杨灏昱摄
“这几年,我们和法院经常‘打配合’。”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培训办副主任俞子彦说。
“打配合”,指的是沙县区依托其小吃产业链,创新小吃创业培训模式,为非监禁刑失足少年铺设就业之路。
“他们可能在学校是‘小霸王’,但‘混社会’可就没那么容易。”石音音谈起这些“附条件缓刑”的未成年人,又生气又心疼,“还是要学一门手艺。”
法槌起落,是惩戒更是救赎。
2024年年初,17岁的小林(化名)被判缓刑后,被沙县司法局接收为社区矫正对象。对于法院来说,此案已了,但作为主审法官,石音音在结案后仍四处奔走。
“石法官找到我们,给小林报了班。”多年的工作默契,俞子彦在培训中很关注小林的一举一动,及时反馈给石音音。据了解,培训合格后,培训中心不仅会为未成年矫正人员颁发结业证,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还定期向他们免费提供各地沙县小吃店转租、盘店等创业信息。
“少年审判与普通成人审判非常不同。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人格不稳定,可塑性强。”从事多年少年审判工作的石音音认为,失足少年亦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培训结束后,小林成功就业,依然与石音音保持联系。11月初的一天,石音音收到了小林的消息:“钱还完了。”原来,小林通过自己的双手还清了4万元的债务。
“我们很高兴看到学员能够成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救赎,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俞子彦也为小林感到高兴。据统计,源自2011年的“沙县小吃职业技能培训附条件缓刑模式”已累计培训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18人。
“其实少年审判工作不仅需要法律专业知识,更需要‘情怀’,是几代法官对这项工作的努力和传承。”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明中院)少年与家事审判庭庭长黄涛如是说。
用法律的力量,为少年的错误画上句号,用温情的感化,为他们翻开人生新篇。
自1988年起,三明中院设立了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合议庭”,率先探索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封存制度、附条件缓刑、社会观护等特色制度。针对认罪态度较好、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积极推行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为提升缓刑改造效果,出台《关于对未成年人案件实行附条件缓刑制度的暂行规定》。
“这个规定明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依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家庭关系、悔罪态度等,结合社会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裁判文书主文部分对缓刑考察内容进行明确,所附条件包括参加技能培训、继续回校学习、从事义工劳动、接受心理治疗和家庭教育等,对其宣告既有教育性又有惩罚性的缓刑考察内容。”黄涛介绍,这项工作需要联合司法、劳动保障、学校等单位,协同做好跟踪回访和帮扶教育。2016年,“附条件缓刑工作机制”获评全国少年审判“十大创新事例”。
从个案的细致入微到体系的逐步完善,法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让法律的温度触手可及。
法官开庭审理案件。尤溪县人民法院供图
“但凡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案子,都在我们庭办理。”三明市尤溪县人民法院负责家事少年审判的法官张宏说,“一些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婚姻家事案件,或者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都由我们办。”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本缘情,如何平衡情与法,如何考量利与义,是少年庭的法官们尤其要“拿捏”的工作法则。
“几乎每一个坎坷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当张宏谈及尤溪当地一起拐卖儿童的案子,几度哽咽。
2023年4月,尤溪警方解救了一名被亲生母亲、祖父贩卖的幼儿小方(化名)。母亲、祖父被判刑后,小方的父亲又因涉另一起刑事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祖母已去世,年迈的外祖父母以及阿姨都表示无力抚养小方和他的两个妹妹。
“如果仅仅是拐卖儿童案件,那小方的妈妈罗某被判刑后,就结案了。”张宏说,“但三个孩子无人抚养,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随即,尤溪县人民法院联合尤溪县民政局启动提前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机制。
“提前介入,意味着孩子们无人照顾的时间就缩短了。”当时就职于尤溪县社会福利院的刘海燕说,如果没有法院提前介入,那由孩子所在村的村委会逐级上报再办理相关手续,期间就有一段“空窗期”,孩子们将面临无人抚养的可能。
经过相关法律程序,小方的父母被撤销监护权后,小方与他的两个妹妹由尤溪县社会福利院暂时代为监护,直到孩子们被符合条件的家庭领养。
法官到三明市第十六中学开展法治讲座。三明中院供图
“单靠我们法院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张宏表示,“我们还聘请了心理辅导员、家庭调查员,以及擅长调解的女性家事特邀调解员,他们充当家庭纠纷中的‘和事佬’,用智慧和爱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家事审判,是在法理的天平上添注人性的砝码。近年来,尤溪县人民法院携手县妇联、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编织”的家事矛盾纠纷“化解之网”日益坚固,不仅守护着孩子们成长,更让孩子们能在爱与法的庇护下,向着未来勇敢奔跑。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三明中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三明中院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同时,有效链接社会资源,不断汇聚司法和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综合全面保护,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绿荫”。为从源头关爱未成年人,三明中院与民政、妇联携手,编制《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在婚姻登记、离婚辅导中发放,同时,针对监护缺失的家庭,主动发出家庭教育督促令,织密家庭保护的法网。
少年审判,是为迷途的青春找回正确航向。2024年9月,三明中院与司法局联手,在三明市专门学校——三明市第十六中学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立校内“模拟法庭”,提供法治剧本、普法案例等,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面对市区与农村法治教育的差异,三明中院与共青团三明市委共创“红领巾法治课堂”,将法治教育延伸至乡村,提升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法治素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守护少年的未来,让法律的阳光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建章表示,下一步,三明中院将继续深化与各部门的合作,加强社会化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将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未成年人审判中的应用,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