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大学:“三有”照亮“银龄”之路
厦门老年大学以培育“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三有”老人为导向,为学员搭建起学有所为平台,着力提升老年学员的思想文化素养,为老年学员开启美好生活新篇。
知识赋能 引领老年学员“有进步”
为进一步拓宽老年学员的知识面,近年来,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书画艺术、音乐舞蹈、智能科技等多个领域,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知识框架。2024年秋季新校区全面投用后,设立了生活艺术、智能应用、书画篆刻、文化语言、养生保健、体育健身、钢琴演奏、舞蹈、声乐、器乐等10个专业教学系,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开设了145门课程,301个班,学员人数超1.2万人。
该校着力打造思政、经济金融法律、老年健康、老年科技、人文国学五大板块有机融合的老人通识课程体系,邀请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且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涵盖实用健康、社会人文、前沿科技应用、社会热点议题等多个领域,让老年学员接触到前沿且实用的知识,拓宽视野,实现知识赋能老年学员素质提升、思想常新。
厦门老年大学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已初步构建起初级、中级、高级分层的教学体系,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如,钢琴课程增加即兴伴奏高级班,连续四年举办中国书画高级研修班,并邀请名师名家授课,已成为学校的创新教学品牌。部分经典老课也通过知识点更新全新亮相,包含书画艺术、音乐课堂、舞蹈、文学、摄影等课程,这些内容丰富且课程优质让学员们收获满满。许多学员完成基础课程后,仍不断挑战自我,选择更高层次课程继续深造。
搭建平台 助力老年学员“有作为”
厦门老年大学通过不断强化学员社团建设,为广大老年学员搭建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学员社团是厦门老年大学学员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目前,该校有11个学员社团和一个书画院,成员达2000多人。各学员社团充分发挥所学所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以学员社团为基础,成立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总队、11支分队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老年学员进社区、入学校、上街头,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市容整治、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尤其在社区治理中,老年学员主动作为,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展现出老年群体的正能量与重要价值。
元旦前夕,书画学社学员走上街头、深入社区,现场书写春联福字,传递新春祝福,为节日增添浓浓的喜庆氛围。成立30多年的“老妈妈关爱团”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和戒毒所、收容所、启明学校等,开展帮教帮扶和关爱活动,为青少年群体送去温暖与希望。中医养生学社发挥专业优势,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健康科普和义诊宣传活动,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多彩活动 成就老年学员“有快乐”
厦门老年大学为老年学员打造缤纷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享受晚年美好时光。举办移动高清“福见银龄老年教育欢乐大舞台”初赛(厦门赛区)、全市老年大学老年学员诗书画影展、结合国庆举办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等。学校体育学社成功推广“可乐球”项目,全年组织可乐球比赛和展示活动2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次。朗诵团组织近30场朗诵会,学校还举办了“秋韵读书会”“读书分享会”等阅读活动,为广大老年学员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12月26日,一场新年合唱专场音乐会在该校大礼堂奏响。与往昔不同的是,此次音乐会拥有专属场地,合唱团成员在崭新的舞台上尽情舒展歌喉,用美妙的歌声传递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与深深祝福。
据介绍,2024年,该校多次组织各社团参加全国、省、市文化艺术和体育健身展演和比赛并屡获佳绩,体育学社在第四届“全国柔力球之乡”交流活动中获得两个第二名;获“2024年中国柔力球公开赛”安徽安庆分站赛B组第一名和“2024年中国柔力球公开赛总决赛”B组第二名。学校合唱团获“第十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金牡丹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林林 刘为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