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好剧,藏着福建人“向海而生”的基因
翻开日历的下一页,“12”又变成“1”开头,“2025年”才有了些许实感。在挥手告别的2024年,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在我们身边,小事一桩连着一桩,“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三件“宝贝”,聊聊福建这一年》系列短视频述评,讲一讲福建人身边“小事”背后藏着哪些“大事”。
不久前,一位朋友问及,有没有看过一部叫《最忆船政》的舞台剧。
“船政”二字,大概率是个主旋律的剧吧!有何“过人之处”?
这位朋友说,这部剧是以福建船政的历史为背景,讲述百年前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征程。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当船政学堂的学员在海战中牺牲后,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双手拿着儿子生前最爱吃的食物,在海边悲恸独白。这个直击人心的场景,让沉浸式看剧的观众深深共情。
福建船政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开辟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造船业基地。它之所以诞生于东南一隅,在于彼时的福建人擅长造船、用船。如果再析精剖微,它离不开刻在福建人骨子里的“向海而生”的基因。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海之于福建,融于骨血。如果将福建海洋文明“装订成册”,那必定是厚厚一本。
开篇从史前说起,漳平奇和洞、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迹,留下了先民走向海洋的瑰丽印记。千年前,“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刺桐港,开启了对外交流的窗口。百余年前,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有志之士怀揣忧患意识,著书立说、兴办船政。数十年前,“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勇敢踏浪,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3752公里的陆地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125个大小海湾……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福建在“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外开拓的发展空间。
过去的一年,福建的这片海,格外引人注目。
省会福州是率先发出“向海进军”宣言的沿海城市,去年迎来了“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30年后的今天,福州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远洋渔业综合实力等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振渔1号”“福鲍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喜获丰收,“科技兴海”让渔民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也不再困囿于沿岸寸土,而是从“浅蓝”走向“深蓝”。
去年10月,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这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首次实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100%国产化。在福建,总能见证“风从海上来”的奇迹时刻,这两年,已陆续下线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风电机组,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
“目标大海,方向东南,前进!”出自《最忆船政》,158年前的这句话犹在耳畔。海依旧是那片海,方向仍然是东南,“向海图强”不止在这部“好剧”中,更在踏浪越洋的一次次“出海”中。
相关阅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