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扭住“新福建”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林晓丽 林盈 李唯一
2025年01月23日08:2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过去一年,‘山海经’越唱越响,‘共富花’越开越盛。”

“在福建,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好山好水好空气总是令人欣喜自豪。”

“经济发展的‘中梗阻’在哪儿,社会民生的堵点痛点在哪儿,我们的改革就推进到哪儿。”

…………

在1月13日开幕的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赵龙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句句话直抵人心,引来全场阵阵掌声。

掌声的落点,就是群众关注的焦点。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在今年的“两会时间”中,记者感受到:过去一年,福建牢记嘱托,努力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新的一年,福建将闯新路、勇争先、作示范,扭住建设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支持企业发展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导致企业不胜困扰,好心办了坏事。再次重申,政府务必带头讲诚信,新官理旧账,说话要算数,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增强互信,决不能失信于企业、失信于市场、失信于百姓。”

这是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赢得掌声最密集的一段。

1月13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1月13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关于营商环境的话语掷地有声,说到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心坎里。”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新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为海感慨道。

在过去一年,福建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49件;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条例;福建审批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达98%,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2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只有营商环境优,才能带来产业优、活力强。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在这次两会上,“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平市顺昌县县长谷国海在多次调研民营企业后了解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里,不少超龄的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伤保险保障。这次参会,他专门带来了探索制定针对这一群体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福建省政协委员陈国平注意到,虽然全省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打造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等方面取得成绩,但仍存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探索制定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陈国平说。

2025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福建省召开的新年“第一会”,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强调,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营主体之“强”、谋高质量发展之“进”、聚新福建建设之“势”。

新的一年,福建怎么干?新年“第一会”透露出政府的工作优先方向和行动决心。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福建将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各类企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近悦远来,茁壮成长。

念好“山海经”,满了餐桌、富了口袋

近期传来好消息:曾“乘坐”神舟十六号通过空间诱变获得的银耳新菌株HT108在古田县迎来第4批次现场测产,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分别提升50%以上,鲜重平均增产10%以上。

几乎在同一时间,宁德市发布了国内首个大黄鱼产业标准蓝皮书,让大黄鱼产业有了“成长手册”。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怎么端牢“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菇棚培育的银耳。人民网 李唯一摄

菇棚培育的银耳。人民网 李唯一摄

30多年来,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建设“海上粮仓”,开发“森林粮库”,向山地、海洋、森林要食物,已将“饭碗”端得很牢:田虽少,但依然实现了粮食面积、总产量5年增,单产9年增;水产品育苗覆盖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食用菌栽培种类全国最多,其中9个品种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这次省两会,有两位代表同坐在宁德代表团分组审议的会场上,说的正是“一朵银耳”和“一条鱼”的事。

说到2024年的“大事”,福建省人大代表林巧容如数家珍:“我们县办了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国际培训基地也在古田落了地,‘古田银耳’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好的势头让她信心很足,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政策支持古田食用菌产业进行现代农业设施提升、改造。

作为宁德一家大黄鱼龙头企业的负责人,福建省人大代表尤信进听了此次报告,对大黄鱼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也更加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我们目前的优势是产量很大,但是重‘养殖’轻‘加工’,得尽快朝着精深加工方向加把劲。”

践行大食物观,满了福建人的餐桌,也富了口袋:全国九成银耳来自宁德古田,靠着“一朵银耳”,古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全市第一;在“茶乡”泉州安溪,茶叶年产量超6万吨,涉茶总产值超362亿元,茶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新的一年,福建将坚持山海田一起抓,做强做优临海蓝色、闽西北绿色、闽东南高优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让更多特色农产品“钻出”山林、“跃出”海面。

当好生态“优等生”,守好“最宝贵的资源”

“2024年,我们县龙头企业生产的白羽鸡成功进入了外国一家知名连锁便利店销售,说明其品质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在14日下午南平代表团分组审议上,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平市光泽县县长王贵一开场就分享了一个喜讯。

产业的前景可期,王贵说,光泽县将进一步完善白羽肉鸡的育种体系,加快培育新品种,争取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0%,同时进一步拓宽白羽鸡的“出海之路”。

南平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南平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一只鸡”是南平的一大支柱产业。坐拥武夷山脉、处于福建母亲河闽江源头的南平是福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始终将“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作为发展目标,做好“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等生态优势产业的文章。

不止于南平。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3%,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以约占全国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这是福建人最引以为傲的数据,印证着那句“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在过去一年,八闽大地生态“颜值”进一步蝶变为富民“产值”。

——在龙岩,经过25年的接续奋斗,昔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长汀县,水土流失率降至6.44%,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31元提高到23852元,一座座“火焰山”变“花果山”。

——在莆田,木兰溪治理也迎来25周年。“母亲河”已从人人谈之色变的“水患之河”,转变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莆田人根治水患的千年企望一步步走向现实。

新的一年,如何保持生态“高颜值”?

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设;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福建将守护好“最宝贵的资源”,让更多生态“绿”变成口袋“金”。

(责编:陈遴、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