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赖忠盟:无影灯下的“醉”美守护者
在医疗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任何一台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麻醉科的保驾护航,麻醉医生作为“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其工作围绕着整个手术期。近年来,随着中国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麻醉人才队伍不断扩增,学科内涵不断拓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福建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推出“健康中国系列访谈”——《人民的“医”靠》,呈现新时代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生动实践,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邀请到了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赖忠盟,一起聊聊这个“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学科。
主持人:赖主任,首先要恭喜您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医师”这一殊荣,我们了解到,这是国家卫健委首次选拔医学高层次人才,福建省只有4名医师获得此荣誉,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赖忠盟:我的最大感受是感恩。医生的培养周期很长,每一个小小的成长、进步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是靠一己之力的。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这个平台,离不开恩师和领导们的长期培养,也离不开广大同行、前辈们的支持帮助,还有病人朋友们的理解和信任。当然,成绩的取得,并不意味着我达到了多高的高度,而恰恰代表着我才刚刚起步,在学习前辈、服务患者的职业生涯中我还有很多要走的路。
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赖忠盟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确实,一位优秀医生的成长是多方助力的成果。赖主任,您所在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在业内也是声名远扬,您能给我们介绍下科室的总体情况吗?
赖忠盟:我们麻醉科是医院里最大的临床科室之一,现有医护员工107名,是一个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团队。科室是福建省著名的麻醉学家陈锦娥教授于1979年5月正式创立,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是福建省麻醉学人才的重要摇篮;现为福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重点基地、儿科麻醉学专培基地,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硕士授权点,福建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的挂靠单位。
我们常规开展术前评估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与生命支持、麻醉后复苏与重症监测治疗、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诊疗以及舒适化医疗保障等服务。科室年麻醉量近9万台次,承担了福建省近90%的高难度器官移植、超低龄、超低体重婴幼儿、超高龄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为省内外广大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提供了专业保障。
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赖忠盟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现在不少患者对麻醉医生的认识还停留在“打一针就走”的阶段,但实际上,为了保障一场手术能安全、顺利地进行,麻醉医生需要做大量精细且关键的准备工作,您在一线深有体会,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赖忠盟:麻醉绝不是简单的“打一针就走”,在患者清醒阶段,麻醉医生首先会耐心安慰他们,所谓的“打一针”之后,其实麻醉医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们要根据手术的需要以及患者的个体化反应,实时地调整麻醉用药以及抢救应对。既要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要确保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稳定,一直到手术结束患者平稳苏醒过来。在这些看不到的地方,都有我们麻醉医生的默默坚守。对于在手术台上的患者而言,麻醉医生往往是你见到的第一个医生,也是那个陪你到最后的医生,不是“打一针就走”,而恰恰是“打一针就不敢走的医生”。
实际上,我们在术前的工作远不止这些。为了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麻醉医生会在术前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甚至通过全科讨论,确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同时,还要未雨绸缪分析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与应对方案,尽可能降低麻醉与手术的风险。
主持人:听完您的介绍,麻醉医生涉及的知识面广,对技术操作、应变能力要求极高。作为业内资深专家,您觉得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赖忠盟:我觉得麻醉医生面临的挑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一个患者都不一样,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外风险难以准确预判,容易造成措手不及的情况;其二,如今高龄患者增多,外科手术越做越大,又进一步增加了麻醉风险的发生率;其三,广大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快速康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麻醉医生在围术期的精准用药与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麻醉医生需要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精通麻醉学的知识,还要熟知内科、外科、生理、药理等多学科知识,还要对患者的基础状态、特殊体质、所做手术的基本步骤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全面了解。这样,才能精准调控麻醉深度与机体状态,精准考量麻醉药物的种类与剂量,既要保证麻醉效果,又要避免“过度麻醉”以及并发症。
同时,麻醉医生还要有很强的观察思辨能力和临床处置能力。手术麻醉中,患者病情可能瞬息万变,很多紧急情况下,需要麻醉医生在数分钟甚至数十秒之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准的处置。记得十多年前,有一位60岁左右的患者,在麻醉开始时就突发心跳骤停。当时,我们立即组织抢救,经过十几次电除颤、多次用药、50多分钟不间断心外按压,患者心脏最后成功复跳并痊愈出院。像这样的事件,就非常考验我们快速识别能力与果断处理能力。
我常说,一个好的麻醉医生应该是“脑中有料、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脚不慌”。这也是对我们麻醉医生知识储备、临床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小挑战。(兰志飞 陈梦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