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春走基层丨9000米仅重0.3克  看一根丝背后的“科技含量”

林盈 杨灏昱
2025年01月25日10: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嗡——嗡——嗡——”临近春节,在我国纺织业重镇——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邦)的锦纶纺丝车间正忙着赶订单。从这里走出去的锦纶纱线,在内衣、丝袜、羽绒服、冲锋衣等日常衣料中大范围使用。

正在对锦纶成品进行品控检测的工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正在对锦纶成品进行品控检测的工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的纺丝车间内,一台台纺丝机器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位穿着短袖的工作人员独自监看两排设备运行情况,汗水在工装上沁出一片深色。

“由于纺丝工段需要保持加热状态,所以需要机器持续运转才能保障质量和效率。”凯邦生管部部长阮育余向记者解释,锦纶原料经过螺杆挤压机,高温熔融后挤压经过特定的模具,配合牵伸工艺,制成极细的锦纶纤维,最后在卷绕车间成卷方可“出道”。

打开纺丝设备,记者看到内部空间原来连通着两个楼层。从上层加热挤出的“新鲜”锦纶细丝,经过牵伸、冷却后于纺丝油嘴处集束,成为“24合一”的丝线。

“单丝线密度0.3旦以下,也就是9000米长重0.3克。每一股成品丝都是由24根细丝编织成的,这就是我们的超细旦纤维。”阮育余用手搓开一缕锦纶样品,极细的白色纤维在空中飘动,几不可见。

“纤维虽细,但做出来的布料却柔软耐磨,这是我们近些年在研究的方向之一。”阮育余说,车间的每卷纱都能200万米连续生产不断丝。

工人正在维护设备。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工人正在维护设备。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每卷纱的长度能达到200万米。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每卷纱的长度能达到200万米。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过去,纺织企业总给人留下“千人纱、万人布”的印象。但在凯邦的生产线上,记者发现从一包原料到一卷成丝,只有四层楼的距离,纺丝过程只需寥寥数名工人。

早在几年前,凯邦就成为福建省首个纺织制造业运用5G专网与生产制造融合企业,完成了“5G+工业互联网”工厂的建设。

凯邦数控室大屏上各车间数据一目了然。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凯邦数控室大屏上各车间数据一目了然。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在数控室长达数米的大屏幕上,从投料到纺丝、卷绕,再到质检、包装入库,所有生产中的相关数据一目了然。“这里能看到每个车间的水、电、用料消耗情况。以前出现故障或者残次品需要一台台机器去找问题,现在通过二维码就能溯源到这个成品在几点、经过几个人的手生产出来。”凯邦IT部经理林松介绍,智慧工厂的应用让企业的自我提升和流程优化如虎添翼。

“智改数转”的成功,让凯邦锦纶科技“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入选了2022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凯邦的成长也是长乐纺织产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11月,长乐区规上纺织服装企业增长到27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

近年来,长乐区已累计推动105家企业开展总投资超580亿元的项目进行“智改数转”,其中纺织企业是主要力量。

如今,长乐区已跻身全国县级纺织产业三强,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形成了从石化原料到化纤、棉纺、针织、染整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在中国纺织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地区中排名第一。

(责编:陈遴、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