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明溪:从“山货”到“洋货”,旦上村村民拜年礼里的“幸福密码”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正月初九,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书记黄道兴将一盒意大利巧克力和红葡萄酒装进礼品袋,准备前往亲戚家拜年。这些印着外文的甜食和红酒,与三四十年前他提着的“舍不得吃、快过期”的糕点和鸟干相比,折射出一个村庄从贫困到富足、从捕鸟人到“护鸟人”的蜕变。
糕点鸟干年礼里的期盼
1985年腊月廿八,天还未亮,黄道兴的父亲黄老汉便一早赶往乡供销社。他攥紧口袋里皱巴巴的10元钱,想买几包糕点作为拜年礼。货架上,几包印着“福”字的桃酥已临近保质期,价格从原价2元降到1元5角。“快过期的便宜,总比空手强。”黄老汉咬咬牙买下,又花一元钱称了2斤白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旦上村交通闭塞,村民生活拮据,靠种水稻、挖笋和捕鸟糊口,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村里处处是泥巴路,连自行车都不常见。
1989年,黄道兴高中毕业后,成为村小学的代课教师,收入有70多元。去乡里开会步行要3个小时,他便买了一辆100多元的自行车。1994年村委换届,黄道兴当选为旦上村文书。在乡里的支持下,村里通了能走汽车的公路。
“过年走亲戚,送一包糕点或者一斤白糖就算体面了,有时还顺带送一些鸟干。”黄道兴回忆,那时村里孩子最盼过年,“能尝口甜味就很幸福。”
牛奶饼干礼盒里的温饱
2000年,旦上村的青壮年已走了大半,黄道兴带上妻儿离开家乡来到泉州打工,收入也变多了。为了出行方便,他花5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2005年春节,黄道兴骑摩托车载着妻子去乡里的市场扛回一箱箱品牌牛奶和铁盒装饼干,花了268元。“现在时兴送这个,看着大气。”妻子特意用红塑料袋包好,一家三口提着礼品,坐着摩托车依次到长辈家拜年。
进入21世纪,牛奶、饼干成了送年礼主流,但村民收入依然微薄,买箱牛奶仍要掂量半天。“那个时候在崎岖的乡村路上骑上摩托车,提着牛奶和饼干去亲戚家拜年,觉得很幸福。”黄道兴说。
之后的20年里,黄道兴先后换了3辆摩托车。每年正月,摩托车后座都满载礼物,走访了一家又一家的亲戚。
进口商品的生态红利
2016年,旦上村迎来转机。明溪县在福建省率先发布“护鸟令”“鸟类禁捕令”,创新“林长制+生态司法”协作机制,用法规制度护航“鸟类天堂”,同时建立了24小时鸟类检测与保护系统,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护鸟。县里还启动“观鸟经济”计划,修建生态步道,培训村民当鸟导,黄道兴第一个报名参加。
旦上村地处深山,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广袤的湿地环境,孕育了白鹇、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明星鸟”,村民从“猎鸟人”变成了“护鸟人”,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人与鸟和谐相处,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们纷至沓来。
2017年,旦上村村委会通过资源整合,动员43户村民以入股方式联合成立福建省首家“村社合一”的“观鸟旅游合作社”,其中包含11户贫困户,并参与分红。近年来,旦上村陆续对“白鹇戏水”“竹林鸟苑”等5个观鸟点进行改造提升,持续完善客房、餐厅、公厕等基础设施,让游客在旦上村收获独特的观鸟体验。村民亦农亦旅,当志愿者、“鸟导”,逐渐形成“背包、鸟导、餐饮、销售、民宿、物流”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吃上“旅游饭”,赚上“观鸟钱”,先后买了小车。
2022年至2023年,欧品购、欧起航在明溪投入运营,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进口商品。今年春节,黄道兴开着小车到县城进口超市采购年货。货架上,瑞士咖啡、意大利巧克力、法国葡萄酒琳琅满目……“这件葡萄酒券后价468,来三件,巧克力来三盒。”黄道兴扫码付款时神情自若。
从山货到洋货,从捕鸟人到护鸟人,明溪用“生态流量”叩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张雪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