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登记财产”指标连续六年被列为全省标杆

人民网福州3月27日电 (江苇杭)近日,2024年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公布,福州市“登记财产”指标连续第六年被列为全省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自然资源部连续六次总结推广福州市不动产登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
六年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以经营主体和公众满意为目标,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支撑,持续改革创新,32项创新举措获省级以上部门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统一搭建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完成全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簿上户”,陆续推出了抵押“不见面”“秒批秒办”、二手房“一件事”全程网办、二手房“带押过户”、地籍图查房看地、统一房产和规划面积测算标准等多项举措。
率先搭建全市统一平台,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福州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三期)于2024年在全市域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统一搭建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该平台打通不动产登记全生命周期业务链,纵向串联土地供应、规划许可、不动产测绘、楼盘表备案、权籍调查、网签交易、登记办证等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链,横向打通税务、住建、公积金、法院、银行、水电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链,实现不动产登记的数“智”化转型,面向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测绘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开放智能、便捷、高效、安全的云端办事“快车道”。
聚焦不动产登记难点,推动古厝资产盘活利用。积极探索古厝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有效路径,完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古厝建筑)办事指南,出台福州古厝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指引,制定古厝审批流程,出台《福州市房产与规划建筑面积测算技术规程》,统一面积测算标准,明确古厝面积计算规则、消防设计导则,牵头多部门合力打通古厝办证壁垒,现已办理130处古厝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及84处古厝不动产权证,有效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福州市“古厝办证”经验做法入选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优秀案例,并被自然资源部引用。
率先统一房产规划和人防面积测量标准,推动“多测合一”落地实施。出台《福州市房产与规划建筑面积测算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配套编制《福州市房产测算参考图示》。《规程》充分结合地方建筑特点,详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类形态及对应的作业规则,细化了一般规定、数据采集点、公摊、特殊计容等,一套做法贯穿项目从设计到建设,从规划到产权登记等不同阶段,实现房产、规划和人防的房产楼盘预测面积、房产实测面积、规划证图纸测算面积、规划核实竣工测量面积、人防图纸测算面积、人防竣工测量面积六个面积结果的统一。目前已按新规完成测绘360个项目,面积1500万平方米。
实行开发项目“1+N”集成服务,推进“交地、开盘双同步”工作。建设单位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实行开发项目“1+N”集成服务,采取事前服务、业务并办、容缺预审等组合模式,一站式办理权籍调查、测绘、楼盘表备案及预测数据管理、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预售许可等业务,推进“交地、开盘双同步”工作。
深化“集成套餐”改革,二手房“一件事”全程网办。通过整合流程、部门协同、共享数据等组合举措,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的房源挂牌、房源核验、合同网签、档案查询、购房资格审查、产权过户登记、计税缴税、计费缴费、供水、供电、燃气、广电网络、公积金提取等13个事项,1次申请,全部线上办结,从“多窗多次”提升为“一窗一次”,企业群众一趟不用跑。
上线地籍图查询服务,图上查房看地。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于2023年上线地籍图公开查询服务,公众可通过线上地图点一点、随意勾绘区域即可查看地块和在售楼盘等信息。该服务将预售楼盘实时信息、登记宗地、可办证楼盘信息叠加整合在地籍图上向公众开放,实现地籍图上查房看地,进一步提高依规可公开的信息透明度。
多环节并办,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在全省率先开展涉及银行抵押贷款的“带押过户”新模式,申请人办理按揭贷款的房产买卖时,买卖双方无需先筹措资金解押,即可在“带押”情况下完成转移登记、买方新的抵押登记、卖方原抵押注销等多个办理环节,“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办理”,全程无缝衔接,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了“带押房屋”的流通性,助推形成安全活跃的交易环境,目前已办理3500件。
搭建系统直连平台,实现抵押“不见面”“秒批秒办”。通过系统直连,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申请人贷款时,即可同步办理抵押登记。审贷、抵押、放款、贷后管理无缝衔接,企业、群众、金融机构全程“零跑腿、零纸质、零见面”,覆盖90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约87.5%的抵押业务已畅行该模式,市本级年均开展抵押登记13万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自动匹配、规则校验等,实现全天自动“秒办结”,抵押3分钟内,解押10秒左右,全程无人工干预,目前市本级已秒批秒办8.2万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