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技能“双提升” 福州千名基层干部上大学“蓄能充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福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依托福建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创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通机制,推出“1+X”培养模式(即“1”本学历证书,“X”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着力提升村(社区)干部学历层次及综合能力,为村(社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基层实用型人才。
“村(社区)干部是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但存在文化程度偏低、能力素质偏弱的问题。”福州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2022年秋季起,福州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覆盖全市1.8万现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其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社区工作不能光靠热情,还得有专业知识支撑。”台江区后洲街道天华社区党委书记蔡建新深有感触。这个拥有常住人口5008人、老年人占比近一半的老社区,流动人口的劳动纠纷、独居老人的心理慰藉、社区活动的组织策划,件件关乎民生,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2023年秋天,蔡建新报名参加了福州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成为福建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班学员,他的课程表里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劳动争议处理等实用课程。“课堂上学的不仅是理论,更是方法论。”蔡建新举例称,在实际和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带给自己很大帮助。
在福州,像蔡建新一样通过该工程“充电”的基层干部已达一千人。“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不仅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力量学历与素质‘双提升’,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储备了高素质人才。”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较2021年换届后提升了10.04%。
周末,常能看到带着笔记本赶来开放大学各教学点上课的基层干部。据了解,该工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开设有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工作、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党务工作等十多个本专科专业,通过网络教学、面授辅导、学员论坛等多元化形式授课。
福建开放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村(社区)干部人才队伍的实际需求,学员们在参加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非学历教育培训内容,通过考试获得“1+X”证书(即1本学历证书和X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和技能的双提升。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健全涉农高等教育体系,优化提升职业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在此背景下,今年福州市委组织部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将再次迎来升级。
福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联合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继续深化与福建开放大学的合作,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培养对象覆盖范围,不仅包括现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还将鼓励更多在村(社区)工作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有意向在村(社区)工作的人员积极参与。
同时,在补助政策方面,福州市也将继续加大力度,在福建开放大学减免1/3学费基础上,结合2025年福州市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学员由工会再给予3000元补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