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武夷山国家公园立法背后的“绿色密码”

兰志飞 杨灏昱 实习生余一舟
2025年04月09日13:1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2024年10月1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一立法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绿色密码”?为此,人民网专访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王军。

主持人:您好,首先想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是一部什么样的法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王军:好的。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是国家公园立法的最重要的关键词。

为适应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公园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福建省制定出台了这部《条例》。

《条例》共7章62条,从理顺管理体制、规范规划建设、强化保护管理、促进发展共享、闽赣协同治理、落实法律责任等6个方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治理保护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依法守护我们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王军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陈永整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王军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那么更具体来说,这次立法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初衷是什么,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王军: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立法保护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这些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条例》立法修订,将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水流、滩涂等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明确列为保护对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其次是保护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宝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立法旨在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构筑坚实防护,促使二者相得益彰、和谐共生。通过《条例》立法修订,可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立法保护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禁止人类活动,而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管理人类活动,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通过《条例》立法修订,可以推动绿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绿色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为武夷山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最后,是为了加强省级协作,实现共保、共管、共享。武夷山国家公园地跨闽赣两省,福建省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已不能完全覆盖国家公园范围。通过协同立法,可以加强两省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破解宽严各异的“一园两治”问题,实现“一园一法”,共同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

主持人:毋庸置疑,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必须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但同时,国家公园也承担着科研教育、合理利用的职能,请问在立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其他多方面需求?

王军:《条例》的立法原则和目标,就是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兼顾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实现多功能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在科学规划功能区域上,依据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划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差别化管理。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一般控制区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科研、教育、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功能。

我们也看到,《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针对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活动,编制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活动限制条件,规范相关活动。

同时,我们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打造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形成震慑力。我们也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展示、解说和标识系统,设置宣传教育场所,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此外,我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绿色产业发展,如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建立生态补偿、地役权管理等机制,保障受限制地区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王军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陈永整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王军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此次立法实际上也是全国首个针对“双世遗”国家公园的省际协同立法。这种协作对解决跨省域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王军:福建和江西两省地域相邻,共享着武夷山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在体制层面实现了两省管理机制的统一。通过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统一的禁止性行为和法律责任,彰显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协作管理效率,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武夷山国家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福建还是江西,任何违反国家公园保护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闽赣协作的加强,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实施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加强协作,两省可以共同应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挑战,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优势互补,推动两省在生态保护、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需要强调的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只关乎闽赣两省,它对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闽赣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也为两地未来的进一步协作铺平道路。

主持人:感谢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创新《条例》中的“绿色密码”。期待《条例》的施行能让武夷山国家公园得到更好保护,绽放更美的生态光彩。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会。

(责编:陈遴、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