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龙岩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见实效

“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3天,在政府贴息支持下,实际年利率低至1.85%,这样的融资体验前所未有!”近日,谈及最近的贷款经历时,龙岩某超细脱硫剂公司负责人连呼想不到。
这家专注于环保材料生产的小微企业,在扩大生产时遭遇资金瓶颈,通过龙岩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迅速获得了120万元贷款支持。
眼下,在龙岩,像这样得益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案例并非个例。
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的特点,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需求大、需求急,但融资不易的痛点。
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龙岩市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龙岩市级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机制应运而生。
机制由龙岩市发改委、龙岩金融监管局共同牵头,直击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依托福建‘金服云’平台,我们运用‘走访码’实现需求发布、审核、放款全流程数字化。”龙岩市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制落地以来,龙岩市充分运用科技、数字手段,从供需两端发力,通过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方式,扩大政策宣传面,提升政策知晓面,精准高效开展融资对接,银行和政府结合“金服云”平台提供的征信报告,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发布、政府审核、银行授信放款等全流程线上操作,加快贷款发放速度。
同时,通过开通信贷“绿色通道”106个,精简信贷流程49项,优先使用线上信贷产品“无纸化”办理,采用快速收集资料、快速开展调查、快速审批贷款的“三快”流程,全市发放的约41%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从企业申请之日起5日内银行落地放款,做到“能贷快贷”。
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让低成本的信贷资金直达基层,龙岩市聚焦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完善企业征信服务平台等增量政策,促成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快速“牵手”“配对”。
在长汀县,一家主营农产品的食杂店融资需求,就是在这样的“牵手”中被“看见”。
该食杂店因客户拖欠货款影响资金周转,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工作机制专班在对辖区内存在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走访时发现了该店。建设银行长汀支行迅速行动,通过“无还本续贷”服务,仅用2天就为该店主完成151万元贷款周转。“没想到不用还本金就能续贷,银行快速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贷款综合成本明显下降。”店主为此点赞。
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又如何减少政策和企业“体感”之间的“温差”?
龙岩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有融资需求但因暂时不满足贷款条件无法给予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龙岩市创新实措,通过深化“政府、银行、企业、监管”四方会商,建立“问题清单+解决菜单”工作机制,列出“问题清单”,采取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形成“解决菜单”,帮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已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7.7亿元,拓展林权、林票、碳票、集体资产股权等新型质押贷款9973万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找担保难、缺抵质押物问题。
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凝心聚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截至3月20日,全市各级共走访小微企业18.5万户,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92万笔合计246.5亿元。
速评
从3天放款到“无还本续贷”,从数字化精准对接到新型质押担保,从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到“能贷快贷”高效审批,龙岩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务实之举不仅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千企万户,更彰显了政府优化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智慧。小微活,经济兴。实践表明,只有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激发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机制持续深化,让更多小微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记者 曾燕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